即便程轩不懂技术,但是他自己就是生产高端科技产品的人,对产品特性肯定有所了解,所以从他的讲解中他清楚这些技术要实现起来绝对不容易。
该怎么说呢?不愧是他家表弟看上的人吧。
相比起非技术人员程轩,本身研究人工智能,只能机器人出身的陈盛勉就更清楚他所说的技术有多科幻了。
光是对感知要素极致的要求,就已经超过了目前的技术的发展水平。
即便目前来说机器人能初步具备相应的“五官”,但是受限于有限的响应速度,以及在捕捉信息过程中可能受到的其他杂乱信息的影响,让机器人的性能无法大幅度提高。
尤其是火灾现场通常烟雾缭绕火焰肆虐温度极高,这时候不单单是要能看到眼前的景象,更需要机器人能拥有一双“透视眼”,通过分析场景,精确定位生命体位置,构建出清晰准确的建模。
要说能尽量接近,实现他的要求的技术倒是也不是没有,但是那是军用的侦察科技才能做到吧。
要是想把军用设备用在救援机器人上,就算真的能找来对应的材料,但综合起来价格实在是承担不起,就是做出来了,实用性也不大。
除却感知要素之外,运动和思考两个要素在他描述中实现的可能性更小。
要让机器人学会思考,这确实是现在智能机器人的基本的也是最困难的要求,何况还要在思考后做出准确无误的判断。
机器人的信息处理能力和响应速度要达到快速准确无误的要求,那需要搭载的处理器还不得占据大半个机器人的体型?
相应的程序算法编写更是想想就让人望而却步,而现在眼前的少年却说得如此轻描淡写,就好像这些都只是基础操作而已
陈盛勉觉得要不是自己也是研究过机器人的,说不定真要天真地以为很简单了。
但是他再看看一旁的季铭,见他也是一副理所当然毫不意外的模样,突然有点想发出灵魂三问,甚至怀疑是不是自己老糊涂了。
不过,季铭既然没有意见,那也就是说,谢清言是真的可以做到吗?那他要用什么方法?
陈盛勉压下心里的疑惑,把自己的问题一一说了出来。
谢清言就好像在学校回答卢思琦和赵恩廷问题时那样,有条不紊地为他解惑。
“这个机器人其实使用的都是挺基础的材料,除了对防火耐高温抗压要求比较高之外,也就只有三维探测雷达来探测环境和生命体这个比较值得留意了吧。毕竟良好的视野是成功救援的第一步。”
不!不止这个啊!
陈盛勉着急地立刻问道:“那传感器数据融合呢?现场信息繁杂,分析的数据过于庞大,处理器负担太大过载宕机了,那岂不是什么都做不了?”
传感器数据融合就是将多个传感器接收到的感知信息综合起来,产生更全面,更准确可靠的信息,是机器人的一项关键技术。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