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118 (1 / 2)

+A -A

        这些人充其量不过是墙倒众人推的小人。林家当然不可能一个个去对付,就算真的要对付,在事情没发生前,他们也没理由。不过林祖父的官职是吏部尚书啊,趁着考评的时候把任地什么更换一下,官职该升的升,该平调的平调,除了任地换了换,谁都说不出个不是来。

        完全不知道为什么会被穿小鞋的官员们,只能打落牙齿和血吞,但是心里面已经记下了一笔账。

        “有个混账脑子想不明白,这回仗着北地缺人,直接升了半级到北地去,任地刚好在你小爹那儿,就开始趁机做文章。”林祖父擦了擦手脸,一脸老谋深算的慈祥笑容,“不过人家喜欢北地,那就在北地待着吧。”

        其实脑子清楚的,不到万不得已的,是不会请调到北地的。这次的救灾,无论是朝廷还是民间,都已经反应足够快速;但是架不住刚开始最严峻的时候,消息直接被封锁了。哪怕避免了大规模的蝗灾,但是北地死了不少人是事实。很多地方都绝了户。

        没有百姓,当个屁的官!

        当然,绝户的地方可以申请让人口多的地方的百姓迁居,但是人好好的谁愿意?若是距离太远,那可是真正的劳民伤财,中间死掉小半人都是可以预期的。

        而且没人的地方那么多,谁能保证分派到自己地方的是壮劳力,而不是老弱病残?这里头能做文章的地方多了去了。

        混官场的多半是人精。像这位暗地里被吏部摆了一道的,只要有心多半能察觉出一点蛛丝马迹。他们虽然不知道这人究竟得罪了哪位,但是这一点都不妨碍他们逢迎,也不需要做太多,在自己掌握的环节上稍稍上下浮动那么一点点,反正也没什么错处,说不定还讨好了哪位。

        可想而知,这人到了地方上的日子并不好过,就算找了关系调到了北地,得到的好处也只是明面上升了官职,然而毛线用处都没有,几乎只能是用来熬资历。

        可是北地本来就荒凉,资历一熬不出意外最起码就是三年。在来之前,他只想着升官,却没想到这地方简直连三个月都过不下去。他都还没林和诚的日子过得滋润呢!

        林和诚在北地一个月的时间,那样子要是直接让家里人见了,恐怕连亲爹亲娘都认不出来。他已经从一个京城公子哥,彻底变成了一个皮肤黝黑又精瘦的农民了。

        当然这个农民除了穿得比较糙一点,身后还跟着一群护卫和两三个下人,一群被这次天灾变成孤儿的孩子,还有一群数量庞大的鸡。

        林和诚的鸡群,虽说是以斗鸡居多,但也不是没有母鸡。北地一行,鸡群像是吃多了好料,下的鸡蛋拿了一部分腌咸蛋,剩下的除了现吃的,还有一些能孵蛋。过一阵子,可以预见会有很多小鸡出生,鸡群将会再一次扩大。

        让他再赶着这么多鸡回去,他可不**。在北地直接买荒地,也有一部分这方面的考量。

        阿乐原本跟在林淡身边的时候,还是个身量纤细的少年,可如今个头拔高了许多,人也变得魁梧起来。他手里牵着缰绳,从带头的马车上下来,背后跟着六辆载满了货物的牛车。

        “七爷,小人寻了一窝狗崽,您看养哪儿?”这年头人都顾不上,别说是狗了。阿乐是在路过一处绝户村的时候,在一处草丛里,看到的一只半死不活的母狗,显然已经不成了。要不是林家家大业大,阿乐也决计不会把狗崽带回来。

        林和诚倒是不介意。他除了斗鸡之外,斗狗也喜欢。只是成家之后,家里面管得紧,他又被看着读书,又是自家的龙凤胎出身,他忙得要死要活,根本就分不出时间再去斗狗什么的。这会儿看到一窝骨瘦嶙峋的狗崽,顿时眼睛就亮了起来。

        “我看看。”他还没走上前,就见一个人匆匆奔了过来。

        “七爷,房子起好了,钱道长让您过去看看!”

        没错,这回林和诚的队伍里,也有一位道长跟着。林和诚也不知道这位钱道长是什么来路,沿途有病看病,没病看风水,挖了三口井,有条件的时候还写个诗词做两幅画,等落脚了还指点着造房子。他身边也没跟个道童,没事揪着一群小孩儿,不时讲两句农经,教着认两个字什么的,感觉就没他不会的地方。

        在京城林祖父被放出来没几天,风波似乎还没扬起就已经平息的时候,钱学庸钱道长的一组书画突然被挂到了通固街的宿舍内。

        钱学庸的大名,别说他没给林和诚提过,就算他提过,林和诚也是不知道的。但是在书画界,这一位却是当之无愧的大家。钱学庸少年成名,只是三十岁之后突然销声匿迹,谁都不知道他去**嘛了。

        这一次他的画作突然出现在京城,一时间引起无数人的围观。宿舍方面不得不在三日后,就将这一套名为《北地三百里》的画作,移到对面的茶馆里去,免得影响到宿舍内学子们正常的学习生活。

        京城人士,上至文武百官,下至黎民百姓,对这次北地的局势都十分关心,一直以来各方面传来的北地的信息也不少;但还是第一次这么直观地看到北地的情形。

        他们本以为会看到,赤地千里,饿殍遍地。然而在钱学庸的画作里,他们却看到了积极生活的百姓;看到了官员们给灾民们安排食宿;看到了学子们建立水站,看到了鸡群大战蝗虫;看到了从荒地中萌发的青草……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推荐本书
重生一品男妻 分卷阅读118 (1 /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