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244 (1 / 2)

+A -A

        带路的学生腼腆着一张苹果脸,嘿嘿笑道:“叔祖爷爷,这不是来书院上学么?”

        另一边,一个学生带着一位族长:“二舅公,您坐这边。这边离火盆近,暖和。”

        又有一位学生对着一位中年笑道:“表舅……”

        这么一叫开来,全都沾亲带故。

        所谓名门望族,少说也有百多年传承,一代代开枝散叶下来,不知道积累了多少人。作为小辈的多半倒是记得住族长族老的,但是做长辈的要把族中几十上百个子弟全都认全,却是少有。

        其实这也是应有之义。毕竟读书那是有钱人家**的事情,一般没钱人上两年私塾那叫认字。譬如宁明,家中还是个地主人家,在当地也算是小有资财,他进京读书考试那日子都是过的紧巴巴的。

        白河书院虽然分了四个分院,但说到底那还是为了科举铺路,是再正经不过的做学问,所收的这些学生都算得上是不错的,有一小半已经过了童生试,还有三个秀才。换句话说,这些人都是有希望通过科举当官的,最差将来也能当个辅佐官员的书吏或者是师爷一类的角色。

        在大家族中,辅佐的人才培养也不可或缺。譬如胡澈身边的陈师爷就是一例。他并不姓胡,但是他的经历中从来不缺乏胡家的身影,他的妻子是胡家旁支,甚至还养着妻弟。他或许在科考上和其它方面不如胡澈良多,但是却能够帮助胡澈将一些杂事处理得妥妥帖帖,可以让胡澈空出手来做别的更重要的事情。

        同样的人,王知府身边也有,几乎所有的官员身边都会有这样的少则一人,多则数人、数十人。哪怕是林淡这样主要经商的人身边,也不缺乏这些人的身影。所谓家族,就是这样一层层堆砌起来的。

        如今在书院中读书的这些人,并不是家族中重点培养的弟子,但是用来试水这样一个新式书院,却是再好不过。虽然那些将他们送过来的长辈们,在得知了书院的师资力量之后,心里面有多少懊悔,已经不得而知。

        今天的宴席是为了庆祝书院落成,以及感谢诸多势力的资助,整体气氛还是比较庄重的。

        觥筹交错间,有人打听学生入学的名额,全都被拒绝了。

        书院赶着开学,现在造好的房舍,总共就只能容纳这些学生。不过提问的那些人也没有太失望,书院接着到明年春天还会再建造其它建筑,最迟明年秋冬,就能够让第二批学生入学。而且书院……

        一个学生凑在自家长辈耳边小声说道:“听说士学院的院长是礼部的。”

        礼部!“谁?”

        “这我哪儿知道啊?我又不是他们学院的。”

        长辈瞪眼也不是,不瞪眼也不是,只能在晚辈的殷勤下再喝了一杯酒:“臭小子,不管在哪个学院,以后都要好好念书。”

        “是。”

        “说起来,你是在哪个分院?”

        “嘿嘿,我在农学院。我们家不是地多嘛,以后我种好吃的孝敬您!”

        这些学生年纪都不大,其实比起自家长辈来,知道的多得有限。

        其实食堂的一楼也非常热闹,入席的都是捐赠了钱物的商人们。虽然被分开设宴,但说出去也已经让他们感觉颇有面子了。毕竟这可是在书院里参加宴席啊。有脑筋转得快的,已经把注意力放到了书院本身的建筑上面。如论是建筑结构,还是建造的速度,都让他们看出其中有利可图。

        商人们能够看出来的事情,二楼的那些人精当然也能够看得出来,甚至于能够看得出来,这个书院本身,就是一个拿出来的学以致用的一个成果。反倒是这个成果所代表的利益,让他们并不怎么看重。反正家家都有账本,虽然在之前根本就没有翻过,但是今天回去之后还是可以拿来参详参详的。

        人们关注的点多了,反倒是显得林和诚这个另类不那么突出了。

        林小爹的心思根本就不在宴席上面。他在北地三年多,对老丈人的帮助不可谓不大,让他好歹也拾起了一些自信心,但是他更加认识到了自己的不足。不过北地事情多,他本想趁着这一回返京之后,看着老丈人直接进了六部全家能够安顿下来了,他好安安分分地念书,没想到竟然大儿子让他来书院。

        以林和诚的水平,进京城的书院还不够格。当然以林家的地位,硬要把他塞进去那也是可以的。但是既然大儿子邀请了,南方的水土也不错,龙凤胎也在北地野惯了,京城拘束多,倒不如去河州待上两年,那边认识的人少,也清净。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推荐本书
重生一品男妻 分卷阅读244 (1 /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