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和年间,所有迁徙到南洋的百姓都是朝廷掏钱送过去的,到了地方就按人头分土地,连续耕种五年以上,这块地就归个人所有,条件优厚到了让人难以置信的地步。
即便如此,愿意去的人还是不多,只有在老家真是待不下去了,好多人才会去碰碰运气。
到了长泰年间,这一现象反了过来。朝廷不用再大规模地组织迁民,很多人看到自己的亲戚同乡在南洋发了财衣锦还乡,很自觉就会出去闯一闯,南洋的机会比中原还是要多一些的。
就算吕宋岛上几乎已经没有无主的土地,可往吕宋岛的南边走,还有大大小小很多岛。
晋阳王和安远侯从来没有刻意扩张过势力,但人口的增长天然对土地有着更多的需求。已经离家千里的人们习惯了没地就往更远处走的习惯,大周在南洋的势力范围不知不觉就越来越大。
换成其他皇帝,面对这种情况一定会感到棘手。南洋诸岛地盘大不假,可他们主要是自给自足,说是大周的州郡,还不如说是晋阳王的食邑,反正他是从来不上缴任何收入的。
也有人帮景和皇帝算过账,哪里还用晋阳王给他缴钱,他帮他养活了那么多在中原无田无地过不下去就要闹事的人,已经是解决了很大的麻烦了,他不倒找朝廷要银子就是很不错的了。
毕竟,南洋百废待兴,一切都要重头开始。更重要的是,晋阳王不是普通的王爷,他是下降的,如同公主一般。晋阳王的儿子不姓萧,而是姓龙,待他百年之后,王爵是会被朝廷收回的。
经过这么一算,很多人发现景和皇帝的精明之处了。
眼下正是南洋最艰苦的时候,凡事交给晋阳王去做,好坏都得他一肩担着。日后,晋阳王的儿子不能承爵,皇帝再封个儿子过去,顺理成章就把南洋的一切收回来了,真是打得一把好算盘。
只可惜……
不了解景和皇帝的人太多了,他怎么可能是这般无情无义的人。
别说景和皇帝只有先帝一个独子,不可能把他派到南洋去,就是他有其他的儿子,他也是没有这个打算的。
支持人们得出这一假设的是景和皇帝驾崩前留下的遗旨,他给大周新封了第五个铁帽子王,并命晋阳王长子龙若仞改姓为萧,入皇室玉碟,从此将晋阳王的王位永远传下去。
景和皇帝此举,彻底断了自己的后人拿回南洋诸岛的可能性。
因为南洋不同于别的封地,它距离中原太远,自主性太强,完全是在晋阳王的掌控之下。几代人过去,当两家的血统越来越远,很多事就不好说了。
顾渝犹豫了许久,终究问出了心中的疑问:“二哥,祖父为什么要那么做?”
在顾渝看来,景和皇帝让晋阳王的长子回归萧家是可以理解的,因为他子嗣不丰,根本就没有第二个儿子,侄儿算是很亲近的后辈了,南洋在自家人手里总比外人好。
如果不改晋阳王的王位为世袭罔替,到了萧明川这一辈,皇子们完全有机会去南洋发展。
今日的南洋可不是当初的荒凉模样,而且它的发展前景,是所有人都可以预计的。
萧明川笑了笑,眼中藏着某些顾渝看到了却看不懂的复杂情绪,幽然道:“祖父的做法有两种可能,一是他和三叔公兄弟情深,二就是为了南洋诸岛的长久平静。”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