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雪寻尔_分节阅读_12 (1 / 3)

+A -A

        发现自己重新独自一人处于慢慢匀速绕圈的旋转门小隔间中时,祁安感到了某种强烈的释放感。右肩在增加重量,右手上帆布袋的提绳也狠狠地咬进手指内侧。单独一人时,才充分显现出自己作为自身的存在属性。无所依凭地独立于运动空间中。

        走在隔了一面玻璃的老人后面,祁安突然很想戴上耳机真真切切地听某一首歌。断断续续回旋着响起副歌部分的女音,心中对那旋律的完整性竟生出渴望。

        《w》!前一天在只放电影配乐音乐的咖啡馆里反复循环播放的那首曲子。

        不知是由歌曲联想到人物容易,还是由人物联想到歌曲容易。也不知是因歌曲才对人物产生特别的感应,还是因人物复生出对聆听某一首音乐的渴望。也许二者存在心理上不可均分的对等性。

        完全陌生和完全熟识,都能让人无所顾虑地无所谓,而在半生不熟的关系前,却会异常地放大凸显出扭捏虚伪和不自然的半遮半掩。然而再怎么亲密的关系,绝大部分都像是永远无论怎样努力都无法得到改善地徘徊在完全陌生与完全熟识之间。

        亲疏关系的决定权在于心理时间。可是,他至少不会和她在这个旋转门中永远地匀速绕转下去。即使,她在即将转向之前的目光中望见了他,有了那一箭中的的转身回眸,即使她已经成为他的道具那么久。当然,她也没有赶去追上他的念头。

        其实,他们究竟是不是同一个人,于她而言,尚无追寻的必要。

        ☆、恒沙聚墨

        长相学生气十足的男摊主站在林荫大道上的人行走道内侧,身前架着一张摆满各种款式的包的可伸缩长窄四脚铁桌子。细长桌腿上的白色漆皮已经零零落落地脱落过,露着锈迹斑斑的铁杆。桌面上的包包,拥挤而有秩序地一排排堆放开来,那些没有被眼前路过的人穿在身上的颜色都不约而同地集中去了那里。

        梳着时潮发型的年轻男子,静默无声地站在自己的摊位前。根据他的面貌长相,祁安觉得他更适合留一头稍长的自然碎发。持续的冷风从他不着帽的头际飒飒迁过,令他真正感到冷的却是他那已经带上了皮质手套的双手。不停地掌心相贴着摩擦双手,却对已被冷风均匀摩挲出红痕的双颊和耳朵不予理会。在他的摊位周围找不到任何可以被称作广告的最低限度的提示性标识。他与路人没有眼神的交流,甚至几乎没有发现他与哪个匆匆走来的人正面相对过。没有吆喝,只是如冬之沉沉而又深深的宁静与岑寂。

        除勤快的双手外偶尔动作一下的是双脚。也许是被迫无奈于长久单一姿势的站立,偶尔挪动是为了换至另一个可以长久维持的熟悉的曾经站立姿势。脊背挺得笔直,仿似有隐形的柱子用隐形的绳子固定着他的腰部以上,却是就那样空荡荡地倚在风中。被冷气冻住的面庞,因频繁转动而润滑的脖子关节,被冷风擦得油亮的皮质夹克和也许是被夏天的阳光晒软的牛仔裤。他以居高临下的姿态立于一大堆女性包包之前,不无有不负责任之嫌地冷眼旁观着眼前的一切。

        祁安远远地望着他,再从他的摊位前慢慢走过。她从各色包包上抬头微微仰视他的脸时,他的漆黑双眼正专注地望向别处。祁安暂停脚步朝他望着的方向看去,视线的延伸被凌空挡住,那是在街对面左右两幢气派大厦后面的丝毫未经修饰而全然处于施工中期阶段的高层建筑。那条狭而高的正在施工中的建筑面貌似乎吸去了他的全部注意力。在自由权利原则的情况下,兴许可以就两者的关系进行多面向多角度的联想。当她转回头再仰视向年轻摊主时,发现他已经转换了视觉目标。

        她当然没有买他的包。只买当下真正需要的东西,是常年行走生活中早已固化的习惯。自己并不是世间金钱的永续流动不可或缺的一环。祁安从他桌前的侧边走过,沿着台阶拾级而上,坐在他后方超市广场外的冰冷石砌凳子上,视线刻画出他在微微吹拂的冷风中僵直的背影。

        她在看他,也似乎知道他正看在什么方向上。祁安伸直双腿,把帆布袋放在脚上,怀里堆着折成两节的大团大衣外套,电脑包自右肩经石凳垂挂下来。两肩肩膀与地面水平而对。

        只是,会否有人在像她看他一样地看着她呢?他又以怎样的心思神色在看她呢?一双粉红色运动鞋突然出现在她正看在远处地面的余光中。那抹粉红在灰色水泥地面上被加了大把粉色颜料般的快速晕染开来,渐渐占据了整个视野的中心,并且具有层次感地堆叠起来。异常的色泽夺目得可怕,与灰色地面相区分的界限也逐渐模糊而失去了分明的圆润线条。一眨眼睛,那些也许真正存在的东西依旧存在着,只是现在这一刻并不在自己眼前。

        祁安倏尔转回头,极力扳正注意力神经,使劲一眯眼睛后去盯视自己放在大衣外套上呈十字包拢着右手的左手,去盯视虎口边上已经变得很淡了的被荆棘拉出的一条狭长疤痕。皮肉被荆棘拉开来滋生出粒粒血液时的刺激快感,已经如疤痕一般淡去。肉眼可辨的淡疤的存在,似乎只是作为自己曾经有那么一种经历的提醒。然而若身为曾经经历过的自己的记忆比疤痕和刺激感淡得更彻底,那么这疤简直就是极其丑陋的附加物,也将使这只手涂上不堪。只有历经时间依旧不可磨灭的记忆,才使得这疤痕如同十指关节上的纹路一般自然。

        看罢手指,思虑的边缘掠过粉红色耐克运动鞋。想要寻找什么预言一般,祁安摊开双手手掌,平放在大衣外套上,微微俯首一条条细看起掌内的纹路。

        生命线和智慧线在开头部分短暂地叠合,分开后的两线都向极远的方向各自延伸开去,深刻而分明的线条在尾端共同演变出岔路,泾渭分明却分不出谁是主干线。一条纤细的健康线凌厉地斜跨而过,将两线尾段的四线毫不留情地进行切割。一条平直而另一条呈拼接状的两条平行的浅淡命运线,共同从生命线失去痕迹的地方出发横冲直撞地向上延伸。只是,其中的一条消失在了感情线上,而另一条则融进了感情线里。与感情线交融的命运线,一路延伸至中指根部。也许并非融进了命运线且伸至根部,而是较另一条稍微迟些地消失在感情线上。感情线在三线最贴近的距离处陡然转弯后向上延伸至中指,在尾部上开出众多细小的枝杈。三条异常分明的主干线,似乎将整个手掌切分成了四大区块。右手明显且唯一地异于左手的是,智慧线除了在尾端一分为二,在中指以下的中间部分上,在稍稍变淡变浅几毫的地方就开始向上衍生出另一条线,在急转弯后与主线平行着向斜下方延伸,此条衍线在健康线的边际上开始短暂地消失,片刻后又接替般的沿同一斜向方向往下延伸至手掌的最边缘。整张手掌上,毫无章法地布满了细细小小的短线条,似乎正齐心协力地欲将几条主线推翻。稍微四指并拢着兜起手掌,三条或四条印痕分明的线条愈加深刻,而感情线更是独霸专权般要将整个手掌切成两半似的深深地割进不知痛楚的皮肉里。

        到底该对手掌的纹路持有怎样的可谓正确的信仰?

        去年将近半年的时间里均辗转在西南一带。住在高山上混沌而又异常分明的高龄老伯将祁安的左右两只手一先一后拉过去仔细端详好久。老人将视线聚焦在祁安的脸上,隔了许久后慢而又慢地告诉她,凡事不要在心里纠结太久,不要进行过多的猜想,尝试真真正正心境坦然且无所畏惧地面对接受来到她面前的一切人事物,手掌上杂乱无章的纤纤纹线就会减少很多。他说她已经很幸福了,而且还在不断地添福加寿,那么她也更加地要能够发自内心地去知足和感恩了。

        着名族服饰的老伯,普通话说得磕磕碰碰,这在祁安并不是太大的难题。只要是声似普通话的发音,内在语言系统都能够进行准确的转译辨认。他告诉祁安,她是注定要不停地远离有亲人居住着的家那样一个地方的。年少时道路虽然很不平坦,可是所有的一切,终究会花好月圆般的完满起来。就算要不得不地继续走下去,也要对路上的安全感怀有信心。且不要辜负她自己内在深处的热切渴盼。很多东西她虽然没有明明白白地意识到,可却是切切实实地存在于那里的。对已知者无惧存怜,对未知者抱持敬畏的慷慨之态,心地能愈见豁达而清朗。

        老人能勘破天机一般,对刚住了三天的祁安谆谆教诲。他和她的妻子早起,慢走,修茶种菜锄草,养猫养狗,和几里开外的乡人交谈。在寂寥的高山里,她惊讶自己遇上的主人家竟似满怀玄学智慧的逸士。然而老人却说自己并无特定的宗教信仰,任何有益于心灵向上成长开化的教义都可以没有界限地在一个人的内心归海。

        为何自己会把老人家晦涩的指示语记录在手机的便条上?老人家在两人平静地面对面坐着,在半露而不露的含蓄地谈着天机之前,便一语中的地明说了在祁安意识中深刻而颇觉不愿去进行细节性回想的往事。

        “看到我们想到家里的老人了吧。一人出门在外,不必要过分牵挂此刻自身之外的家中人和事啊,你的当下任务在于此时此刻此地的你自己。永远不要轻易把自己褒扬为加害者,而进行所谓的同理心思考。生命的形式本就是互生互助,而你也一直在不依赖地执行着……来到你身边至离开的人,都是为了配合某个阶段下你须经验的生命任务,而你对于他们也同样如此……你敞开心怀去经验,便是一种积极的等待,你意识到的没有意识到的所需要的一切,都终将到来。”

        与老伯的谈话发生在晚饭后傍晚的露天庭院里。睡在与老人家一起铺就的阁楼地铺上,祁安恍惚觉得自己漂浮在从小镇去祁连山路上的尘埃中。那晚,祁安时隔数月后重又做起了在那条昏暗山路上的怪梦。

        从小镇学校放学后返回祁连山的家中,伙伴迷失,道路受阻,不见灰色天空,犹如走在世外异境里。所有的惊悚瞬间,都发生在迷糊双眼的迷蒙灰暗之后。那些无法通过使劲睁开而仍旧迷糊的双眼进行直观感知的景象,似乎统统发生在内向的心里。然而只观形式的双眼,毫不妨碍心对恐惧而熟悉的内容的全面掌握。做完久违而熟悉的梦,祁安当即睁眼醒来,全身乏累,勉强摊开双手展在眼前,凝视尚在黑暗中的掌心纹路。在默默无声的流泪中再次沉沉睡去。第二天醒来,梦中的意境之感依旧存在,进入梦境时知道自己正在做梦的意识也依然清明,只是怎么也想不起此次与此前内容形式均大致相同只是部分细节稍有差异的梦的实况。

        住在高山上的时间里,祁安阅读的是被标榜为畅销书的《与神对话》系列和粉红色封面的《一辈子做女孩》,以及英伦才子阿兰·德波顿关于爱情命运观的《爱情笔记》。离开高山进入崭新的城市暂留生活后,每天一部的电影中,竟然都或多或少地涉及着其中人物关于手纹的解读,而整部影片都似乎在着力证明着关于手纹解读的正确性。法国电影《》,更是没有任何反命运可能倾向地结束了女主人公三十三周岁之后的生活,坦诚而□□地臣服于片头中以占卜为职业的女人关于其生命长度的预言。看着影中女人放荡不羁的生活,像是看着另一个可能的时空中的自己。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推荐本书
踏雪寻尔 踏雪寻尔_分节阅读_12 (1 /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