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354 (1 / 2)

+A -A

        在这次的演出名单上,大概是为了表示某个男人的爱意,“戚暮”的名字一直都放在“闵琛”之前,所有观众也都习惯了。不过此时,突然!第三行的字也滚了上来——

        作曲者:闵琛,戚暮。

        ……等……等会儿!!!

        什么叫做“闵琛,戚暮”?!

        这首曲子难道竟然还有戚暮作曲?!

        原来戚暮也是一位伟大的作曲家吗!!!

        这个答案显然出乎了所有人的预料,但是他们没有时间多想一会儿,音乐厅里猛然奏响的乐声便让他们完全忘记了自己刚才的猜测,继续认真专注地倾听起这美妙唯美的音乐来。

        轻快悠扬的小提琴声叮咛作响,仿佛是在进行一场愉悦的嬉戏。那旋律时而高起、时而低落,唯一不变的就是琴声中欢乐热闹的成分,让人心神舒悦。

        与之相似的是钢琴节奏偏快的和弦,在男人修长的手指中,再难的八度都极其轻巧地演奏出来,仿佛弹指一样简单随意。

        等到轻松欢快的第一乐章结束后,便是急促热烈的第二乐章。当钢琴激烈高昂地奏响时,那饱含在音乐中的爱慕之意已然让全场观众猛然醒悟过来,瞬间也明白了到底什么叫做“月光下的暮色”。

        如果说钢琴声是月光,那么小提琴声就是暮色。

        这两个完全不应该同时存在的美好事物,在这一刻得到了完美地共存!在第一乐章里,他们互相嬉闹着玩乐,在第二章里,他们仿佛得到了火辣炙热的爱情,用乐声歌唱着美丽的爱意。

        等到了第三章的时候,虽然节奏还依旧明朗轻快、旋律也仍然柔和轻缓,但是那掩藏在乐声之下的悲意已经渐渐显露了出来。

        这对爱人必然要面临着一场生离死别的分离,再如何地相知相濡相思相爱,都抵挡不住外界那即将来临的、死神一般的暴风雨!

        但是出乎所有音乐家和乐评家预料的是,他们估计的“悲沉凄凉的第四乐章”,竟然并未出现!第四乐章的合奏中,小提琴的琴声恍然间又回到了第一乐章的高昂,而钢琴也依旧震然热烈地与之回应!

        他们好像一点都不知晓自己即将面临的悲痛,只是用更加热烈的琴声回应着爱人的呼唤!

        这种仿佛“临死前的欢愉”的琴声……比悲哀沉重,更为让人痛心!

        直到小提琴声低低的发出一声最后的呜咽,钢琴还仍旧茫然不知地弹奏着欢快的乐曲。等到它渐渐发现了小提琴的失踪时,那声音才慢慢地化为一种紧张、接着是一种急促,到最后……只剩下了悲沉。

        全曲,淹没于钢琴低声的悲泣中。

        当钢琴声戛然而止的时候,舞台下一片死寂,没有一个人开口。

        不要说是这些观众了,就连法勒大师、兰斯先生、克多里,乃至是丹尼尔和阿卡得教授,都从来没有听过这一首《月光下的暮色》!

        他们从来都不知道,什么时候这两个人竟然谱写下了这么一首优美悲伤的乐曲。她的悲伤从来不是浮于表面的沉痛,而是那隐藏在欢乐背后的乌云。这样的感情更是让人忍不住地动容,甚至有人已然眼眶微湿,喉头哽咽!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推荐本书
古典音乐之王 分卷阅读354 (1 /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