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前总管升职手札_分节阅读_51 (2 / 3)

+A -A

        “是。”平安道,“这也是臣今日打算同皇上说的事,眼看皇城司的势力越来越大,遍及全国,若是没有个监督,时间长了,恐怕内部也会生出些问题来。”如果皇城司的人跟地方上勾结起来,那朝廷的耳目自然就没用了。

        皇帝不由点头,“说你的想法。”

        “臣认为,是时候将内侍从皇城司中剥离出来,一方面专门负责宫门启闭,进出禁令,另一方面则可监督皇城司。”

        皇帝闻言,眉峰一动,“这说法倒是十分有趣,依你说,该如何监督?”

        平安的设想是仿照后世军队,军事指挥和思想政治分离,军部和参谋部分离。在皇城司每个小队里配置一位参谋,由太监出任。这样看似将内侍独立出来了,但又还在皇城司的体系里。若说还是皇城司管辖,但又隐隐脱离了皇城司提举的掌握,可以直接对张东远和皇帝负责。

        “陛下,奴才虽不大懂得这些,但也觉得平安这个想法甚妙。”张东远见皇帝沉思,便道,“朝廷上,百官有御史台监察,皇城司又监察御史台及百官,总得有人来监察他们才是。若是让内侍来做,都是皇上身边信得过的人,想来没有不放心的。”这是增加太监的权力的好事,张东远自然是支持的。

        毕竟,皇城司说起来也是他这个司礼监掌印太监提督着的呢。

        皇帝闻言微微颔首,“不错。那就按照这个去办,在皇城司中,单独成立一个参谋部。这……”

        “参谋长。”平安见他停顿,连忙补上。

        “对,参谋长,平安可有推荐的人选?”皇帝问。

        “皇城司指挥王从义素来谨慎小心,对陛下更是一片忠心,勤勤恳恳,想来能胜任这个位置。”平安道。

        “那就这样吧。”皇帝看着平安的眼神越发满意。他相信平安这个打算是早就有的,自己还在位置上,就考虑要限制自己的发展了,这尚且还是皇帝头一次见到。不管平安是本来就打算今天说,还是自己让他到司礼监来才决定要说,他有这份心,就难能可贵。

        既有才干,又有忠心,能看得清楚自己的位置,知道自己的分量,时时保持清醒。皇帝本来就十分看重平安,如今已经几乎是拿张东远继承人的眼光来看他了。

        第63章必不负大人所托

        当然,无论皇帝怎么看重平安,他现在毕竟还太年轻了,几年之内便几级跳,当上了皇城司提举,已经十分令人侧目。恩宠太过,也未必是好事。所以他来了司礼监,目前也只能做个随堂太监。

        说起来能在御前露脸,但权柄实在远不如他做皇城司提举之时。

        并不是因为皇帝对平安不满意,实在是因为太满意了,所以才想压他一压。

        虽然没有明确的说法,但是皇帝们在儿子渐渐长成时,免不了就会开始考虑自己的身后事——万岁这种话,只能用来糊弄别人罢了,实际上皇帝这个职业虽然是终身制,但是绝大多数人却都做不长,能有个三十年,就已经算得上在位时间长了。

        如今已经是熙平十七年,皇帝自己年近不惑,从现在开始考虑身后事,也不算太早。

        无论皇位最终传给谁,每一位皇帝都希望自家的江山千秋万代,所以有时候,觉得自己年纪大了,时间可能不会很多了,皇帝发现了人才之后,不会立刻重用他,反而会着意打磨,给他制造许多的障碍,让他慢慢成长。

        然后留给自己的儿子使用。

        在如今的皇帝赵祁心里,平安就是那个他打算将来留给自家儿子的人。类似的还有如今仍旧在外放之中的顾文珩,当时人人都猜测他会回京,结果却是继续外放,让不少人大吃一惊。其实这也是皇帝对他的一种打磨。

        ——不能将他们放在高位,否则将来自家儿子就算想施恩,也没有办法了。相反现在磨一磨他们的性子,同时给他们机会去学习更多东西,将来新帝登基,只要重用他们,自然会让他们感恩戴德,忠心耿耿。

        帝王心术,不过如此。

        本来平安在皇城司继续磨一磨也不错,但他成长得实在是太快,皇帝既然要他有大用,就不能让他成为人人喊打的奸宦,这才在平安调整好皇城司之后,急忙把人调离。再多待个三五年,谁知道平安还会做出什么大事来?

        其实对皇帝来说,司礼监随堂太监这个位置都太高了些。但他也没有办法,平安实在是有能力有才干,太过分的打压,恐怕会让他对朝廷离心。况且皇帝本身很喜欢平安,也不忍心让他一腔抱负无法施展。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推荐本书
御前总管升职手札 御前总管升职手札_分节阅读_51 (2 /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