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前总管升职手札_分节阅读_98 (1 / 3)

+A -A

        事实证明赵璇的确很大方,这是三千两的凭证。平安犹豫了一下,让人取了一千两出来。

        将近一百斤的东西,平安和有泰一人分了一半,扛着去粮店买了几千斤粮,又去布庄定做了一千套粗布衣裳,最后去了鞋店,将城里的鞋子一扫而空。这些东西全都让店家派人送去了州衙门口。

        即便如此,提出来的钱还是剩下大半。两人扛着银子来到衙门门口时,这里已经堆满了粮食,有不少百姓都在围观,不知道是怎么回事。

        州衙门口垒了临时的大灶,上面架着大铁锅。平日里施给城外难民的粥就是在这里煮出来,然后再送过去的。若是有善心的富户施粥,也是借用这些大灶。

        平安就是来借用这几口大灶的。

        他弄出来的动静太大,衙门里的人自然被惊动,所以开口要求借用大灶时,所有人都知道他是要干什么了。万州知州还亲自出来,十分亲切的跟平安说话。

        流民聚在万州的时间不短,这里还属于京畿路,天子脚下,若是传进京城里,他这个知州也就到头了。所以每天都战战兢兢。现在听说平安买了那么多粮食要施粥,自然要赶快来看看。

        平安对这位知州没什么好脸色。城外的灾民一天喝两顿粥,而且是那种汤清得可以照见人影的稀粥。可是城里看上去却丝毫不受影响,粮店里竟然可以买到几千斤粮食!

        要说里头没有猫腻,连有泰都不信。

        安顿好住处的工匠这时候也陆续来了,开火煮饭。让所有人惊奇的是,他们煮出来的,竟然是白花花的大米饭,而不是粥!

        煮好的饭被陆陆续续抬出城外,分发给灾民们。听说这顿吃的是白米饭,所有人都迫不及待的爬起来排队——这么多天都是这样过来的,大家早就习惯了。

        而且还有各自的领头人在旁边维持秩序,所以并不算乱。

        平安站在城墙上看了一会儿,心中有些满意。逃难的时候都还能维持秩序,这些人应该是可用的。

        他转头对站在旁边的知州道,“大人,若我能替大人解决这些流民,大人是否愿意将赈灾的粮食都分发给他们?”

        “这……”知州有些肉痛,“总要留下些备用,万一又有其他流民来了呢?况且这眼看就要入冬……”

        “大人莫欺我年轻。”平安皮笑肉不笑的道,“入冬之后便会有心的赈灾粮发下来。即便没有,你也可以上折子去求——”他淡淡的瞥了知州一眼,“大人,不是自己的东西非要拿着,可是会烫手的。还请大人三思。”

        知州能在京畿路掌管一州之地,自然也有自己的消息渠道,他知道平安是从宫里出来的,要去秦州。虽然具体怎么回事不清楚,但平安年纪轻轻就能出来办差,肯定是上头有人。所以虽然有些不甘,最后还是捏着鼻子答应了。

        “大人果然勤政爱民,万州流民安置得当,想来陛下知道了,也会高兴。”平安对他的识趣很满意。

        之前跟平安说话的中年人叫蔡大年。之前等得难受,他就已经迫不及待的去找其他几个领头人说了平安的意思,但大部分人都不信他。但蔡大年不知道为什么,却始终觉得那位小爷不像是会骗人的。也许是平安跟他说话时的语气太平静,太笃定。

        现在白米饭真的送来了,蔡大年心中不由激动起来。

        他直觉的认为平安是要给他们指一条活路,一边让大家排队领饭,一边打定主意,要跟着平安走了。

        吃饭的时候其他几位领头人过来跟蔡大年商量了一下,都愿意去看看平安要说什么。

        等到所有人都吃完了饭,满足的躺在地上晒太阳时,平安准时出现在了小山包上,身后跟着的是弓箭厂的领导班子所有人。既然做出了决定,当然需要其他人一起参与。

        等人到齐了,平安开门见山的道,“我这里有个差事,要费苦力的。而且不是在这里,是在秦州你们可有愿意跟我一起去的?”

        “管饭吗?”有人问。

        平安笑了,“既然是要卖力气的活儿,饭自然是管饱。不光管饭,还有工钱拿。”

        “可是我们家人都在这里……”又有人说。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推荐本书
御前总管升职手札 御前总管升职手札_分节阅读_98 (1 /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