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前总管升职手札_分节阅读_187 (1 / 3)

+A -A

        相较而言,反倒是造船那边的进展比较快,现在已经能够造出承载数千斤的大船了。虽然对平安来说还不算特别大,但对现在的大楚来说,已经完全足够用了。

        要不是有这样的船只,海军那边还真的不敢随随便便进行远洋航行。

        最后便是推广优质粮种这件事。得到了皇帝的支持,出于保密的目的,种子已经被改良了这件事,只有少数几个人知道,毕竟秘密知道的人越少越好。而且最后选择的屯田地点,不出意外正是河北和西北,目前进行的只有军屯。

        这样考虑有许多原因。

        首先文臣和武将是两个截然不同的体系,彼此之间虽说很多时候还是会有所联系,但毕竟不可能太过密切。

        而且军中许多事情本来就在保密范围之内,再添上这个,对外说是免得被其他国家的人打探了消息去,完全不会惹来怀疑。

        最后就是在西北和河北屯田这种事,以前也做过好几次。太祖皇帝还在世的时候,因为河北和西北人烟稀少,还曾经想过要从人口稠密的江南移民过去。只不过后来发现这种做法太过劳民伤财,这才罢休。

        即便如此,后来每有灾荒之年,朝廷都会召集灾民,给大片田地和粮食等补贴,组织这些灾民们到边疆去落地生根。这一切都只是为了增加这两地的人口,从而提高土地的出产,免得拜拜空置。

        即使如此,近百年过去,这个问题却依旧没有彻底得到解决。后来也有过军屯、民屯,只不过每一次都无疾而终罢了。

        所以这件事突然被再次提起来,并不算突兀。

        如此一来,虽然肯定会有人注意到,但只要不去深入的调查,就不怕他们看出什么来。而如果深入的去调查,是不可能丝毫不惊动朝廷这边的。到时候再设法解决,便会容易许多。

        虽然一时没有办法大力推广,不过边军们所占据的地方,基本上都是大片大片荒芜的土地,而军队的人口多,又都是壮劳力,若是他们能够将这些地都开垦出来,也不容小觑。

        这些事情多且杂乱,不知道出于什么样的考虑,皇帝最后都交给了赵璨来负责。

        所以这两年多来,赵璨一直在忙碌,跟皇帝接触的时间也陡然增多了许多。这样子看在其他兄弟眼中,自然是无论如何不会顺眼的。但他们不是赵璨,身上没有个“生死大劫”作为豁免,所以做起事情来,难免束手束脚。

        如此一来,不单是皇帝,就是许多朝臣,也开始渐渐觉得这位能够沉得下心来做事的陈王殿下是诸皇子之中最优秀的一个。

        就是可惜了……

        赵璨从本初殿里出来,看看外面的天色,不由加快了脚步。

        他今日在殿中停留的时间太长了一点。主要是手里的事情几乎都有了初步的进展,所以需要跟皇帝汇报一番,同时也要简单的安排一下下一个阶段的工作。

        这些事赵璨本人当然是可以独立完成的,但是他来向皇帝汇报,却是态度问题。

        显然皇帝也对他的这种做法十分满意,今日对他说了不少推心置腹的话,甚至还指点了他许多办事的诀窍。

        其中有些隐隐透露出了皇帝对自己百年之后对朝堂上的安排。

        这本来不应该是说给他听的东西。

        回想着今天在本初殿里发生的事,赵璨蓦然发现,原来皇帝已经老了。他开始精力不济,优柔寡断,顾念旧情,甚至有一度他的两个说法还彼此之间矛盾了。虽然只是一个小失误,而且出现了一次,但却被赵璨敏锐的捕捉到。

        在皇帝巅峰时期,他是绝无可能会犯这样的错误的。

        赵璨近来跟他接触得多,大体上也摸到了一些皇帝的性格。他身上有身为帝王的多疑,最拿手的手段就是制衡。他甚至不会愿意臣子们知道自己在想什么,更何况是在他们面前失误?多年来他已经习惯将自己武装到最好了。

        所以,发生这样的错误,虽然还微小,但赵璨已经从中嗅出了一点味道。

        皇帝老了。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推荐本书
御前总管升职手札 御前总管升职手札_分节阅读_187 (1 /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