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最后一句话诛心至极,所有人都连忙跪下请罪。
皇帝厌烦的闭上眼睛,“走吧。”
于是几位皇子不得不再次离开,不过想来大家都不甘心,所以脚步一直磨磨蹭蹭。但听得后面许悠道,“陛下,如今龙体有恙,但国事却不可无人主持。还请陛下指定一人暂摄国事,陛下也可从容休养。”
其余大臣也纷纷开口附和。
如果有太子的话,这个时候当然是太子监国,偏偏皇帝之前没有立太子,到现在似乎也没有这个意思,他们自然也要打算一番。这会儿皇帝指点一个人来暂摄国事,那么将来再有个什么万一,也就名正言顺了。
况且就算现在没什么大事,但这个人却是一定要有的,只为了稳定朝臣和百姓们的心。
皇帝道,“朕心中有数。”
然后便不再说话了。
如此一来,磨蹭着打算听点儿消息的几人也只好加快了脚步离开。
从天乾宫出来,赵瑢开口叫住了赵璨,“恐怕是要恭喜七弟了?想当初你日日跟在哥哥身后,不料还有这一日。”最后一句话语气古怪,似怀念,似嘲讽。
恐怕赵瑢是真的没有想过会有这一天。
“大哥说笑了。长幼有序,无论如何轮不到我。”赵璨神色淡淡道,“弟弟身上有伤,就不奉陪了。”
“七弟急什么?”赵瑢视线转向扶着他的平安,“倒不知七弟什么时候跟父皇身边的人这般亲密了,这份手段真是令人佩服。我这当哥哥的,也只能甘拜下风。”
宫门外针锋相对,而天乾宫中,皇帝在沉默了许久之后,才开口,“宣邓鸿彦。”
邓鸿彦,一代才子,文采斐然,如今官至翰林学士承旨、知制诰,专为皇帝起草诏书。皇帝这个时候召见他,意味不言自明。
于是之前开口劝说皇帝的人也只好继续沉默,等着邓鸿彦的到来。
好在待诏的翰林学士们所在的地方距离天乾宫非常近,甚至比宰相们办公的宫殿还要近一点,所以邓鸿彦来得很快,并且十分明白自己的差事,拜见过皇帝之后,便立刻铺纸磨墨,等到皇帝口述诏书内容。
“朕自垂拱十三年继位,御宇二十五载,夙兴夜寐,不敢有片刻疏忽。幸不曾有负先帝重托,使国泰民安,海晏河清,又开疆拓土,虽未敢比肩太祖太宗,于心已足。”皇帝慢慢开口,“朕育有十六子,皆聪慧颖悟之辈,尔中以皇七子赵璨,秉性柔善,天资粹美,最为肖似朕躬,可以承宗庙,着立为皇太子,晓谕天下,令使闻之。”
第164章
【本章阅读完毕,更多请搜索第一书屋;http://12w.org 阅读更多精彩小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