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前总管升职手札_分节阅读_226 (3 / 4)

+A -A

        “陛下不可!”有朝臣坚决反对,“西戎与北狄与我朝有不共戴天之仇,将粮食售与他们,这与资敌何异?”

        这种激进派的想法,甚至不需要赵璨出马,自然有人开口反驳,“林大人此言差矣!又不是白白将粮食与他们,而是要用财物来换的。西戎和北狄国内土地贫瘠,出产有限,若是将这些东西都用来换取口粮,自然也就不能再发展其他。对我大楚岂会无用?”

        比如矿产,原本这两国的冶铁技术就比不上大楚,如果矿产还都用来换取粮食的话,那就更不必提了。

        到时候就算他们生出异心,大楚兵强马壮,甲胄俱全,而他们却连兵器都造不出来,还打什么仗?

        只要大楚这边捏紧了战略物资,只出售无关紧要的那些东西,长此以往,西戎和北狄靠着大楚吃饭,等于是被捏住了命脉,还不是大楚说什么就是什么?

        聪明人也不少,赵璨这么一提点,他们都想到了关键之处,对于赵璨的这种打算,倒是十分喜闻乐见。

        毕竟,就算大楚的军事实力更加强横,但是战争谁都不喜欢。因为那意味着要消耗更多的钱粮和人口。——既然反正是要消耗粮食的,何不就用来卖给草原人?

        当然,反对的人理由也很充分:“我大楚连遭天灾,如今国内储备的粮食,只足大楚子民敷用。若是售卖给草原人,等到青黄不接之时,难道要我大楚数千万百姓饿肚子?”

        此言一出,之前还赞同的人纷纷闭口不言。

        客观条件的确也很重要。虽然跟草原贸易是大事,但也不能因此就克扣国内的粮食,否则万一百姓因为吃不饱饭闹起来,对大楚有什么好处?这又不是打仗时必须如此,所以不少人都沉默了。

        赵璨道,“诸卿放心,此事朕自然也有计较。这数千万百姓都是朕的子民,朕又岂会弃他们与不顾?”

        接着,赵璨抛出了一个让群臣震慑的消息,“我大楚海军船队,已经下了南洋采买粮食。听说当地气温热,四季如春,粮食可得每年两熟乃至三熟,产量颇丰。只要能够从彼处购入粮食,自然不必担心国内缺粮。”

        朝臣们都被这个消息给镇住了。他们对于南洋那边的事情多少也听说过一些,的确是像赵璨所说。

        之前也不是没人想过要去那边贸易。但是西南的山道难行不说,越是往南,山中瘴疠越多。在大楚国内就是如此,根本走不出去。折损了不少人之后,大家才打消了这个念头。所以想要从陆地上进行贸易,是非常困难的。

        所有人都没有想到,赵璨居然能够想到从海上过去的办法。想到也就罢了,他居然已经开始做了,甚至连船队都派出去了。而这件事,从始至终都瞒着所有人!

        这下大臣们看待赵璨,又跟从前不同了。

        这位陛下的手段和魄力,比他们想的还要厉害些。这么大的事情,说做就做,居然也没有跟任何人商量。也就是说,他没有动用国库的银钱,始终只用自己的内库来支撑!

        现在事情做成了,将消息往外一抛,朝臣们还能说什么?

        最后同意这种想法的人占据了主导地位,赵璨见形势大好,便一言将此事定下了,“即日起便在西北设立市场,与草原互市。国内的商人想要交易的,都可以前往。但所售货物,必须要经过官府的查验,不可有盐铁等物资。”

        至于贵重物品奢侈品乃至四书五经诗词歌赋,这些自然都多多益善。听闻草原部族,颇有许多人慕我中原文化,若是能够用这些书籍将他们教化,倒也是一件好事。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推荐本书
御前总管升职手札 御前总管升职手札_分节阅读_226 (3 /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