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前总管升职手札_分节阅读_254 (3 / 3)

+A -A

        不过现在水泥路修起来了,将来或许还有火车可以乘坐,这种情况就将会大为改善,也为驻防轮换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轮换分为士兵轮换和将领轮换,这样一来边不容易形成某个人始终把持着某个地方军权的情况,也就极大的减少了他们拥兵自立的可能。

        当然了,士兵对于领导者的归心还是在所难免,毕竟军队里等级森严,而且要求绝对的服从。而这也是军队能够独立于文臣集团存在并与之相抗衡的底气所在,平安自然不会苛求一定要将这种感情除去。

        实际上,他本人对于这种战友情也是相当敬佩的。生死之间历练出来的感情,原本也该比其他任何感情更加深刻。

        只要他们不会眼中只有将领而没有朝廷,平安也乐于见到这样的情况。

        此外便是晋升机制的改革。

        武将的晋升全靠军功。所以有仗打的时候连跳六七级都不是没有可能,但是和平年代,晋升就会变得非常难。此外武将的升级体系也显得十分繁复,具体的晋升标准模糊不清,这些都罢了,最重要的是,武将的晋升,是把持在文臣手里的。

        尤其是越到高级,武将们自己反而说不上话,一应功劳评定,全都是文官说了算。这也是武将在文臣面前必须低一头的原因之一。

        而平安要做的,除了将晋升机制修改得更加简洁明了之外,最重要的,就是要将这种权利从文臣手里给夺回来。

        “文有政事堂,武自然也该有军事堂。由高级将领们进入军事堂任职,所有跟军队相关的事情,都由他们自己来决定,直接对皇帝负责,不再受任何人的辖制。”赵璨听平安说完之后,不由笑道,“这其实也不过是另一种制衡之道罢了。”

        平安想了想,道,“也可以这么说。以前武将实力强大,所以要打压,现在他们势弱,反而是文臣的势力正在无限膨胀,情况自然要倒过来了。”

        “可是如此一来,以后再想用文臣节制武将,就行不通了。”赵璨道。

        “这个我倒是不担心。”平安点了点自己的计划书,“军事堂由将军们组成。而将军们是从各地抽调过来的。地域,本身就是一种天然的立场。”

        当初齐韬被皇帝由河北调往西北,为何会受到排挤?正是因为河北军和西北军暗地里一直在较量,彼此之间关系可没有那么融洽。他们自然容不下河北军来的齐韬在西北的地界上称王。

        文无第二,武无第一。在这种方面,他们争得只有更加厉害。所以换成别的什么地方,也是一样的。

        所以,其实只要不将军队看成是一个整体,细究下去就会发现,虽然大家都是军人,但是实际上,他们也有各自的立场,不可能真的联合起来。

        以前被文臣打压的时候他们都没能联合起来,何况是现在他们获得了自主权?

        就像文臣集团看似一个集体,但其中也派系林立,根本不可能一条心一样。帝王们用在他们身上的异论相搅制衡之道,对武将也是一样有用的。

        在大的范围内,文武分立,而小范围之内,他们本身之间也有各种矛盾——就算没有矛盾,制造一个其实也并不难。

        实际上,有了利益,自然就会出现针对利益分配而产生的矛盾,这是亘古不变的真理。

        赵璨点头,认同了平安的这种说法。

        他低头想了一会儿,又问,“还有一个问题。若是军队是独立于文官的,只受到自己的上级辖制,那么地方驻军,也不必听从调遣了?”

        现在的制度是每一路由一位巡抚总览军政大权。不过实际上他也只起到一种制约的作用,实际上下面则是由掌管军队的指挥使和掌管政事的布政使各自掌管军政两方面的具体事务,必要的时候才接受巡抚衙门的节制。

        说起来,这种制度跟平安要弄出来的军政分离隐隐有些相似,算是个浓缩的小朝廷。

        但是如果平安这里成功了的话,这种平衡,反而会被打破了。毕竟如果军队直属军事堂管辖,那么巡抚究竟还有没有节制军队的能力?如果没有,那么巡抚本身的职能出现缺陷,没有他的节制,很有可能会出现贻误政事军情的情况。毕竟文武之间的沟通始终不那么顺畅。

        【本章阅读完毕,更多请搜索第一书屋;http://12w.org 阅读更多精彩小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推荐本书
御前总管升职手札 御前总管升职手札_分节阅读_254 (3 /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