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后晚上的时候我开车出去找了一个山坡挖了个坑给他埋了,一整天都特别难过。
说句实话,我没怎么经历过生离死别,我的所有比较亲近的亲人,去世了的都是在我出生之前或是不懂事的时候就已经没了的,第一次这么直接的经历离别,虽然只是宠物而已,但是还是完全接受不了,尤其是这种毫无预兆的离别。
第54章黛玉宝钗(十四)
第五十四章
圣上虽然近些年因为年老的原因格外心软,又因为奉圣夫人的缘故素来极为偏向于甄家,但是林如海的折子上的也是声泪俱下,与其说这是一封弹劾的折子,其实还不如说这是诉苦的折子呢。
别看甄家如今凭着奉圣夫人的旗号能在江南呼风唤雨,看上去似乎无比的风光。不过算起来林家也并不比甄家查什么,当初林如海的那个早逝的父亲也曾经是圣上的心腹臣子,还是那种额外得了恩典许林家列侯能在他身上多承袭一代的那种心腹。
这么算起来除了林如海的父亲早逝之外,其实林如海也是有一个很能得圣上青睐的老臣之后的身份的,甚至算起来林家这边也完全可以算是圣上比较偏爱的老臣的后人了。再加上林如海的岳父贾代善更是和圣上感情深厚,只从贾敏这边看来大概也是能有几分余情的。
同样都是信重的臣子,若是两家这回只是小事上的冲突就罢了,圣上就算能再偏心甄家一回,只要也略给林家一些补偿便也罢了。但是这回甄家却是为了一己私利,差一点绝了林家的门户,这就有点说不过去了。
这基本上就是不被发现则已,一被发现就是自动结了生死仇恨的那种情况,基本上容不得任何的调解。
甚至因为林如海这一状告的恰到好处,圣上还因为这事情难免对于甄家起了一点疑心。
圣上虽然因为年老的原因变得心软又多疑,但是总归并不是个糊涂人。甄家能够在江南只手遮天,靠的其实更多的还是他的偏爱和宽容。甄家……说实话,甄应嘉并不是一个多么有能耐的人,而且还颇有些贪吝,若不是圣上看在奉圣夫人的面子上愿意护着甄家,以甄应嘉的本事莫说在江南呼风唤雨了,便是做个小官怕都得步步惊心。
但饶是如此,这回林如海的折子也让圣上看得颇为惊心。
作为三年才有一回的全国第三,林如海写折子文章的本事绝对不容置疑,他先是写了自己家里的事,然后拿着真凭实据去牵扯到了贾家甚至甄家,然后才说派人去金陵一带打听的时候才知道那边甄家因为盐政上头的事情,对自己已经颇有些不满云云。
反正就是充分的调动起圣上的怜惜之心就是了。
甄家的差使都是肥缺,能从里头得多少钱财圣上虽不至于一清二楚,但总有些大概的了解的。而甄家明明在江南一带颇有盛名,又攥着最肥的差使,仍旧得陇望蜀的瞧着别人手里头的,甚至不惜对同样世家出身的同僚下手,几乎要毁了人家的香火祭祀。
凡事总是得有个度的,而甄家这么做明显是有些过分了。甚至完全不难想象,所谓管中窥豹可见一斑,如今甄家既然都已经敢对林家这样颇有些权势的人家下手了,想必平日里也没少在江南这边做过同样的事情。哪怕圣上依旧有心偏袒甄家,只要一想想江南那边的百姓会因为自己宠幸这样的臣子而对自己的德行有所质疑,一向注重名声的圣上就觉得难免眼前发黑了。
更不要说甄家这回一边在江南一处大肆敛财,一边又各种哭穷的从国库里头支取钱财,而且从未想过归还的行为……
虽说圣上为了体恤臣子也为了给自己营造出一个好名声,从来都只是把从国库借银当作贴补官员的德政,并没有任何讨债的想法。但是饶是如此,看着账目上头真的只有借出没有归还,这心情也绝对不能说是愉悦。
尤其是林如海真心是有几分蔫儿坏的,他的折子里头可是半点都没提起甄家的奢华生活的,算起来也并不算是告了甄家的状。林如海顶多也只是说到底自家在扬州为官,而甄家地处金陵,两地之间颇有些距离,再加上官员之间难免要有些避嫌地。是以虽说有些听闻,平日里倒是并不算熟悉,只是这回因为事情牵扯到了甄家,所以遣人去金陵那头打听消息的时候,听说甄家在金陵颇为得势而已,半点都没提到金钱财产上头的问题。
但凡有些发散性思维的人,只要顺着这折子上的话往深里想一想——甄家明明每年都能擎着大把的钱财,但是还尤自觉得有所不足,甚至还为了一点银子将手伸到了别人家,但是自家的生活却未见奢华……那这钱财总不至于凭空消失了吧,至于这钱财到底去了哪里,除非甄家真的脑子进水了想着私通外敌,那么也就只能流动到京城里了,毕竟甄家的外孙可是圣上的皇长子,有权有势到都能和太子分庭抗礼的程度。
圣上如今的十来个皇子里头,最得他心意的自然是由他手把手教养长大的太子徒明晰,但是甄贵妃所出的长子徒明昳也算是他很喜欢的皇子之一。如今这两个的年纪都已经被不小了,他们之间自幼就有的那点暗潮涌动,圣上也自然不可能完全察觉不到。
虽然说圣上在自己的两个儿子之间的事情上一直自欺欺人的假装看不见,总是拿小孩子脾气来安慰自己,但是?
【本章阅读完毕,更多请搜索第一书屋;http://12w.org 阅读更多精彩小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