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章 (1 / 2)

+A -A

        这家里的女孩儿真的要顺着长幼有序的规矩的,算起来就只一个探春而已,若是连她的婚事都定下来了,贾母总归是再没理由拿宝玉的婚事当借口了。

        当然了,指望王夫人在探春的婚事上多上心是不可能的,她也顶多是将事情和王家那边说了一声,使王家在王子腾手底下的武将里寻了个六七品的小官将探春配了过去也就是了——别以为六七品听着还算体面,仿佛探春一嫁过去就能得一套凤冠霞帔似的,实际上着六七品的武将是真的不算什么的,就是王家体面些的大丫头都能得一份差不多的婚事,算起来王夫人真的不过是随手打发探春的,而且就靠着这件事就成功的让贾母将怒火转向了探春。

        谁都知道王夫人不可能为了庶女下了亲生儿子的脸面,那这件事也只能是探春自己算计来的。探春还没来得及庆幸自己好歹有了终身,就迎来了贾母的嫌弃。当初迎春出阁的时候除了例行的一万两银子东西之外,家里其他人包括贾母都或多或少给了些添妆东西权当意思,而到了探春这里却什么都没有只干巴巴的例行让王熙凤备一份嫁妆而已,甚至连一万两的分例都没给全。

        也好在黛玉的婚期订得晚了些,探春的岁数又比黛玉还小一个月,王夫人虽然也想着早点把这件事解决了,到底瞧着常家的面子不能给黛玉难看,这才没草草的将探春打发出门,订了个离黛玉婚期最近的好日子,算起来倒也留探春在家过完十六岁的生辰,倒给她留了些面子。

        虽然女子的婚事大多订得早,但是这从订婚到成婚的时间却是不一定的,一般来说这时间拖得越长将姑娘留的时间越久,就代表家里越稀罕这个姑娘。虽然探春这边算是事出有因,不过好歹在嫁妆不尽如人意的情况下给探春保留了仅有的面子,她也不是不松一口气的。

        第143章李纨凤姐(四十一)

        第一百四十三章

        黛玉的婚事定在她十六岁及笄生辰的当日,虽然初春的气候仍有些料峭,不过这丝毫不能影响到气氛的热闹。

        常家老太爷也就是林如海的师兄林黛玉的公公仍旧在南边回不来,但她婆婆却是特意带着小儿子回了京城。按说如常家老太爷老太太毕竟年事已高,这种情况下若是两人回不来的话,由二太太这个当嫂子的主持也不是说不过去,不过既然常家老太太亲自不辞辛苦的回了京城,想也知道是对这个儿媳妇极为满意的。

        尤其是常家老太太还早早的让常家二太太寻摸着在京城置了一处和二房距离不远的颇为体面的宅子,早早的收拾好了让婚事在这儿进行,并不让小儿子两口子有寄人篱下的感觉,更是显出十足的体贴看重。

        林黛玉的嫁妆包括了当年林家的全部家产,哪怕如今摆出来的其实未必是全部,总归也称得上是十里红妆——如今的贾家并没经历什么太大的开销,李纨的节操又不知比王熙凤高出多少,再加上连贾琏都说不好当初林如海到底留了多少的后手,是以贾家虽然也难免从林家的东西里沾了不少的油水,到底并不敢做的过分了,再加上林家攒了几辈子的家财着实丰厚,使得这场婚事瞧着的确漂亮。

        就连之前一直为贾宝玉的婚事担忧的贾母,这会儿也笑呵呵的满心欢喜,而贾宝玉因为这些年其实和林黛玉并不亲近的缘故,这会儿顶多是惦记着家里又嫁了个妹妹罢了,伤感是略有些的,也顶多也就是和当初迎春出嫁时候感觉仿佛罢了。

        然而等林黛玉三朝回门的时候,贾家却乱成了一锅粥,因为贾宝玉在黛玉出嫁的那天晚上突然就毫无征兆的倒下了。

        作为贾母的心头肉,贾宝玉病倒了的事情显然能够引起贾家一片混乱,也好在林黛玉因为初见的时候就不大喜欢这个表哥,是以从来和他都不亲近,这才没让人将宝玉病倒的事情和她出嫁的事情联系起来。

        当然了,这也有正好那天贾宝玉又因为不肯读书只和丫鬟们调笑而被贾政狠骂了一顿的缘故,就算是贾母也只觉得是因为贾政骂的狠了这才使得宝玉抑郁成疾了,完全没想过这件事可能和林黛玉有什么关系。

        然后等林黛玉小两口特意随着常家老太太离京去南边拜见常老太爷以及祭奠林如海之后,贾宝玉终于从昏迷中转醒,不过却半点未提到自己为什么昏睡数日。

        ————分割线————

        贾宝玉的婚事一直没能定下来。

        哪怕后来探春出嫁,惜春被她嫂子尤氏和侄儿媳妇秦氏接回家相看了婚事,甚至巧姐儿兰哥儿这一辈的人也渐渐订婚成亲之后,贾宝玉的婚事一直遥遥无期。

        先头是因为贾母毫无底线的看重宝玉,对他的婚事要求太高,难免就得耽搁了。后来等贾母寿终正寝的过世之后,宝玉在这上的心思也淡了,仿佛突然一夜之间人就成长起来了似的,原本他总是爱和家里的丫头们调笑亲昵,似乎也就是突然间就没了这样的心思,虽然依旧不爱读那些贾政口中的正经书,但在诗词书画上的造诣却日渐深厚,甚至突然对佛家的事情爱好了起来。

        虽然宁国府那边是有个出家做道士的贾敬,但并不代表王夫人就愿意自己的儿子去出家做和尚的,是以在发现贾宝玉有类似的情况的时候,王夫人当机立断的给贾宝玉订了一桩婚事——在完全没知会过贾宝玉的情况下。

        贾母过世的时候,满心里惦记着的都是还没成家的宝玉,将她的私房东西一点不拉的都留了给宝玉。是以哪怕贾宝玉还是个看不出有什么前程的普通人,在王夫人不要求儿媳妇的出身的情况下,也有的是大家闺秀小家碧玉愿意嫁来做宝二奶奶,并不怎么为难。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推荐本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