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古代去种田_分节阅读_31 (2 / 3)

+A -A

        “呃……”李行岚顿了顿,看看丫头们也都退下去,便小声道:“年后我想出门走走。”

        李行秀稍稍怔了一下,不由看看李行岚,心里有几分明白了,叹气道:“你是怎么想的?”

        李行岚低头没吭声,还能怎么想的,商人谋利,自然追求利益最大化。

        “要走那就快,出了正月十五恭亲王就有时间了。”李行秀说着,各种交际应酬,再加上项炎现在封爵建府了,事情也就更多了。

        李行岚点点头,小声道:“我打算初四就走。”

        “嗯,也好。”李行秀点头。

        两兄弟己经议定,至于沈夫人那关就非常容易了,反正过年事情程小姐己经在准备了。李行岚只是安排一下生意事情,然后又让李行秀帮他照看一些。程小姐可以帮忙具体事务,但跟上头打交待的那部分,要是李行秀来料理,那就简单的很。李行秀当即点头同意,这些事情他本人都不用出面,让容骥身边的长史去办就全部搞定。

        除夕前夜是李家祭祖,祭祖这事是程小姐倒是没插手,李行秀操办的,虽然叫二爷,他是正经李家嫡长子了,祭祖的时候他得领着众人一起。李行岚这是第一次参加,程小姐和孙小姐当然也跟着一起,还有李家旁支也要一起。至于妾室,契兄弟之类的全不在祭祖之列。

        祭祖折腾了好一会,然后就是全家宴,沈夫人心情是最好的,虽然还没看到孙子的影子,但好歹儿子们也在。轮翻上阵敬酒,四更天的时候才散,李行岚回去的时候都是丫头扶着的,随便洗了脸,也就躺床上睡了。

        明天初一事情更多,大早上就得起来,这回行动范不止是李家了,而是李家这个宗祖。以前李行岚根本就没见过的各种长辈亲戚,都要行走走。当然红包也得带上,跟程小姐一起,一边收红包,一边散红包。

        初二也闲不下来,初二回娘家,别说李行岚就是李行秀也得跟着回去,这是礼数。只是李行岚半没有在程家吃中午饭,他还要打包收拾要走的事情,再者也确实没什么好说的,有个差不多就回去了。

        “你这是打算初几走?”程小姐不由的问着。

        “初四早上。”李行岚说着,因为初三还要上坟,虽然有李行秀,但自己这个儿子也得在。

        “真是溜的快。”程小姐感叹。

        初三又是一天忙碌,李行岚现在就开始打包收拾了,把添庆和进金叫来了,只带这两个稳重可靠的就好了。再者像这样近似偷溜的行动,人带多了反而行动不方便。当然不忘嘱咐他们,一定要把嘴巴闭紧了,不能透露出去。

        然后晚饭时分,李行岚把沈夫人屋里的丫环谴走,然后向沈夫人说明走的意思。反正李行秀在江州城,项炎不能拿李家怎么样,发脾气什么的,容骥才不会买他的帐。

        沈夫人并不问李行岚为什么走,只是问:“你打算去哪?”

        “呃,先四处走走,到时再说。”李行岚说着,倒不是说不信任沈夫人,只是没必要说,再者到底去哪还真不一定。

        沈夫人也没再问,只是起身进了里间,没一会拿了一个小盒子过来,递给李行岚道:“你身上现钱也不多,穷家富路,这些带上,路上用。”

        “谢太太。”李行岚接了过来,其实他早问帐房拿过钱了,沈夫人也不是不知道,这时候拿钱给他,其实是一种态度,支持你走。

        沈夫人又道:“也不用跟四姨娘说了,但过些时候我派人告诉她。你先让小厮们把你要带的东西偷偷带出城去,你便装就好了。”

        “是。”李行岚明白,这个架式的意思是,他是偷跑的,没人知道怎么回事,反正就是人没有了。以后项炎杀过来了,问李家要人,沈夫人有得是理由,她并不知道李行岚的去向,她也一直派人寻找。

        初三上了坟,各种礼数尽了,李行岚把收拾的衣服细软交添庆,让他们明天在城外十里长亭等着,沈夫人的方案,分开走,其实这样更安全。因为沈夫人心里有数,李行岚初四出走的事情完全没人知道,一直到初九,出去公干的李行岚一直没回来,众人才觉得家里少了一位少爷。

        李行岚院里当即乱套了,四姨娘哭的死去活来,沈夫人亲自过去看了,又安抚众人,是李行岚自己出门散心的,并不是被绑架之类的,过些时期自然就会回来,他那么大一个人,没什么需要担心的。

        这么一安抚,秋风斋的情况顿时稳下来了,沈夫人还嘱咐了程小姐,李行岚不在,这边院里的事情就让她多用心了。还有四姨娘,虽然是妾室,但那是李行岚的亲娘,让程小姐多安抚安抚,程小姐也应了。

        家里安抚好了,沈夫人还做出样子来,四处派出人手,去寻找离家出走的李行岚。做戏就要做全套,沈夫人倒是真不担心李行岚会出什么事。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推荐本书
回到古代去种田 回到古代去种田_分节阅读_31 (2 /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