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种田记_分节阅读_44 (2 / 2)

+A -A

        洗完了土豆泥,一缸子水透着浓浓的深褐色。待淀粉沉淀之后,引章便叫冯嫂用瓢小心的将水舀出来倒掉,直到呈现出下边的半缸淀粉。这时的淀粉还含有许多褐色的杂质,又用瓢将一寸来厚的纤维杂质刮掉,露出下边白色的淀粉。再加满一缸水,用粗大的木棍搅合,这样可以把其中的杂质搅上来以便清除。如此一天几趟的沉淀、舀水、清除杂质、加水、搅拌、沉淀往复循环,四天之后,杂质终于清除干净了,最后一次舀掉水后,露出洁白如霜、细腻光滑的淀粉,漂亮极了这才是纯纯正正的土豆粉

        接下来便是勾芡、揉面、虑粉条了,这就跟做包子馒头差不多,用温水调和淀粉,搅拌成具有黏性的粉团。然后,再加上适量的明矾和面。这不是做包子馒头,和成的面不是那么干,而是基本按一半水一半面的比例和成比较稀的浆。

        引章其实并未做过土豆粉,当厨房大锅的水烧开时,她比冯嫂鱼儿她们还要紧张。在引章的指点下,结巴双手举着一个底部钻了无数个洞的小圆铁桶,冯嫂便迅速舀了几大瓢淀粉浆进去,一条一条白线似的淀粉浆便从铁桶底漏入锅中,如水即成型翻腾着浮出水面。

        “快,快捞起来”引章忙叫。

        鱼儿答应一声,赶忙用爪笠将成型的粉条捞进盛着半桶清水的水桶中。浸泡了几分钟之后,还得捞起来在搭在阴凉处得竹竿上晾上一个时辰,然后,移到大太阳地下曝晒直到成干,土豆粉条这才算是大功告成

        “这就是土豆粉啊,跟面条真像”鱼儿认真的打量着泡在桶里的洁白粉条笑道。

        “可不是像不过味道要好得多呢特别是冬天时候下炉子,更少不了这个。”

        “这个土豆粉,是不是跟面条一样的吃法?”冯嫂也好奇,她还没见过下了锅又要捞起来晒干、吃的时候再煮的面条

        “没什么分别,等过几天我做给你们尝尝”但愿别失败,不然就糗大了引章在心里补加了一句。

        六天之后,第一批土豆粉条闪亮出炉。引章果然不负众望,又做了一顿大餐。无论土豆粉还是别的粉、面条之类的,粉、面本身的质量重要,但汤水与配料的搭配更加重要。

        引章特意叫人从晏家庄买来猪筒骨熬汤,从地头拔回来一把小葱,切碎,在滚热的油锅里爆出葱油,将新鲜的青椒切细、剁碎,与肉沫、蒜泥一起炒,用来调味,还炸了一小盘花生米,炒了一碗豆角沫。每一碗土豆粉,浇上浓香的肉汤,加上一大勺青椒千刀肉、油爆花生米、翠绿的豆角,光是闻一闻便令人垂涎。

        对引章来说,这是久违的味道,对安寄翠、冯嫂等来说则是初次遇上的美味,骆家上下赞不绝口,都说小姐好灵巧的心思。安寄翠也不由笑叹,说这个女儿真是越来越了不得了

        “小姐,这要是拿到城镇里去卖,一定会好卖的到时候,咱们又可以赚钱了。”鱼儿忽然说道。

        引章投过去一记心有灵犀的赞赏眼光:这个鱼儿已经在步吴管家的后尘了,对做生意赚钱起了无限的兴趣,也要着魔了

        “说得不错。”引章一笑,话锋又转,道:“不过,土豆粉制作的过程繁琐,而且原料有限,你的想法虽好,就目前来说却不太现实”

        鱼儿一怔,点了点头,不觉停下了筷子,道:“可是,小姐,咱们还剩下那么多土豆在地里,该怎么处理呢?”

        “这个问题我也在想,你也想想吧,想好了告诉我”

        “是,小姐”鱼儿精神一振,很高兴的答应。

        安寄翠的目光在她二人之间飘来转去,立刻明白了女儿的心思:她这是在栽培鱼儿忽然想到引华这些日子总是屁颠屁颠跟在姐姐后头瞎忙乎,不由得心一紧,暗暗警惕:得好好跟她姐弟俩谈谈,千万不能让引华也被她“栽培”了

        【本章阅读完毕,更多请搜索第一书屋;http://12w.org 阅读更多精彩小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推荐本书
清朝种田记 清朝种田记_分节阅读_44 (2 /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