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田男,种田难_分节阅读_23 (1 / 3)

+A -A

        榜单在东西南北四大城门都有,我跟迟浩然这些天都会出门遛弯,顺便考查考场周围的地形,这会儿当然也是去东城门。

        走到放榜处,不出意外地围了一圈人,武举在城西考试,这里围着的基本都是看热闹的,以本地居民为主。当事人不在,大家都很随兴,讨论起来也没啥顾忌,这个说谁谁谁一上场就被摔了个嘴啃泥,那个说有人被揍掉了大门牙。我听得津津有味,原来武举还跟拳击似的,可以围观的啊?

        我奋力往里挤了挤,没成功,反倒是旁边一个大爷看不下去了,淡定地掸掸旱烟烟杆,冲我瞪眼:“你个后生,急什么劲?有人会读哩!”

        我缩缩脖子,老实了,等着里面的人念名字。

        今年武举一共录了二十八人。所谓文无第一,武无第二,武举的考试规则很简单,抽签比武。据说今年规则有一定改进,从原本简单粗暴的一对一格斗,发展到现在还有单打、团战和笔试。不知道笔试是怎么个试法,苏小侠也识字,就是不知道够不够作文章,笔试内容难不成是军事理论?想到大学里的课程,我瞬间抖了抖。

        “安静——”

        开始读名字了。

        “状元林擎苍,榜眼李定一,探花周义……第十名吴若愚……第二十名王大牛……第二十五名赵鹏宇……”

        苏小侠兄弟,你可真不幸,输给天文地理无一不知的“周易”探花也就算了,连名字比你还土的“王大牛”你都没超过。

        “……第二十八名苏小侠。”

        “呼”,居然以最后一名冲进了榜单。

        结果听到了,我有点恍惚地跟着迟浩然往回走,看来以后委婉地向人家表示某人落榜这一事实,可以用“名落小侠”了。萍水相逢的人的考试结果已经让我紧张成这样,我不认为到时候我有勇气等迟浩然的榜。想当初自己高考也没这么紧张啊,还我淡定来!

        还没进院门就听到杨大妈正在跟一个青年男子讲话,一个说“我儿,你又瘦了,可怜你就在家门口轮值却不能回家——”一个说:“娘,我好好的呢,这不是瘦了,是结实了,我们部队里吃的可好了——”

        这种心里酸酸的想笑又想哭的感觉是怎么回事?

        正考虑要不要跟迟浩然再出去溜达两圈,给他们母子多一点时间叙旧,却听到一声冷喝:“谁在外面?”

        警觉心有必要这么强吗?

        我淡定地跨进正厅,杨大妈正抹着眼泪拉着一个小青年,应该是他儿子了。

        小青年原本侧面对我们,等他回过头来,我才发现,这是熟人啊。原来那个城门口的菜鸟守卫就是杨大妈的儿子,世界真是太小了。

        小杨兄弟好像对我们也有那么一点印象,犹豫地来回扫视我和迟浩然,迟疑道:“你们,你们不是那天——”

        “哈,原来小杨兄弟还记得我们”,我自来熟地凑上去拍拍“小杨兄弟”的肩膀,冲杨大妈一笑:“大妈,您有所不知,那天我们进城,正好还是小杨兄弟当值呢!”

        “小杨兄弟”并不买账,不动声色地甩开我的手,问他娘:“娘,这是?”

        杨大妈简单解释了一下。我识相地跟迟浩然回房间去了,给娘俩留下详尽解释的空间。

        距离晚饭还有一会儿工夫,迟浩然坐下看书,我躺在床上看他。

        苏小侠低空掠过不知道对迟浩然有没有造成影响,反正表面上是看不出来的。这家伙淡定地让我觉得科举跟向王先生汇报学习进度没什么区别。

        托“小杨兄弟”的福,晚饭丰盛无比,目测后院的某只鸡也惨遭“屠”手,这会儿正完整地躺在汤锅里呢。

        小杨兄弟单名一个“睿”字,走的却是硬汉路线,十六岁就从军去了。好在现在是太平盛世,新兵蛋子们也不必到边疆贡献血肉之躯,操练了一年就拎出来守城门了。虽然薪水不多,也没机会搞点灰色收入,但也勉强够两人生活了。杨大妈忧心儿子的人生大事,才把房腾出来赚点外快。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推荐本书
种田男,种田难 种田男,种田难_分节阅读_23 (1 /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