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 ?006初访香江 (7 / 8)

+A -A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以农立国,俗话说『士农工商』,士居四民之守,而农居其二、商则末之。」父亲正色道:「但人心是挡不住的,市面上有好货、有钱买得起,自然人们就会去买。洋布比土布好,土布就卖不出去;洋货比土货好,土货就卖不出去。君儿你自己看看,才刚来到这香港,你与晴儿身上不就换上了洋装洋货,是不是?」

        「嗯……」话题突然转到自己身上,君儿低下头诺诺应了一声,道:「那我们中国自己设工厂,自己产洋货不就好了?」

        「这次君儿就说对了。」父亲道:「同治年间,合肥相国就看出这点,所以奏请设织布局织造洋布、设机械局製造枪械,就是为了让我们有能力自己製造洋货,务必要在商业上能与洋人竞争。我们自己能造一样,每年就能减少几千、几万两银子让洋人赚走。」

        「合肥相国是谁呀?」君儿不解问。

        「李合肥,就是李鸿章。」我答道。

        「喔喔,那我知道,父亲大人以前就是在机械局。这样很好呀,那怎么市面上看到的都还是洋货呢?」君儿续问道:「我怎都没见过织布局的布呢?」

        「唉……这就是『官办』的弊病。」父亲长叹道:「机械局、织布局都是官办企业,总理事务的都是『官』不是『商』,官的目的是做官、不是赚钱,怎样办好朝中各项要求最重要,至于布织不织得出来、机械造不造得好不是重点。朝中要协饷,局里就协饷;朝中要赈灾,局里就赈灾,无论是每年太后生日还是各级官员送往迎来,厂里都得协办。官做得好最重要,能中饱捞钱最重要,每年生产东西合数即可,根本没人管合用不合用、好用不好用,更别说创造发明,用新方法、产新货物了。」

        「啊?是这样吗?」君儿一惊道:「开工厂不为了生产,是拿来升官发财用的?」

        「嗯,没错。为父也是因为实事求是,所以这些年都一直有志难伸……」父亲沉吟一会续道:「但也就是这样博得一身清誉,让中西官民各方还能对为父有些敬重。」

        「父亲大人您……真是辛苦了……」

        「嗯,话说李合肥为了要一改机械局与织布局的弊病,决定在设立招商局时改採『官督民办』的办法。」父亲整整神色道:「在中国第一家经营轮船的是美国旗昌洋行,当年李合肥在上海剿灭长毛,长江中下游航运几乎完全中断。当时旗昌的轮船悬挂美国国旗、配有小炮,往来长江吴淞江时无论官兵还是长毛都不敢动他们分毫,而旗昌的轮船每吨货物收水脚25两,往返上海、汉口一趟收得的运费就足以支付买一艘轮船的成本。巨利所在洋商趋之若鹜,英商太古、怡和迅速兴起,此后旗昌把持了长江航运,太古、怡和则掌握中国沿海海运。」

        「我们不是自古以来就有大运河,难道中国没有航商吗?」君儿不解道。

        「长毛匪起,接着又闹捻匪,运河漕运时续时断,又因兵祸连年,山东、河南、安徽、江苏百姓流离失所,根本没有足够的人力维持漕运,运河也因失修筑年淤积。所以从道光六年开始就开始试办漕粮海运,后来朝廷虽然拨出巨款企图恢复河运,但无论在人力上、时间上、价钱上河运都无法与海运相敌--从杭州运粮到京,走运河要两个月时间、海运只要不到十天工夫;价钱上漕运一吨要二十多两、海运不到五两。君儿妳说这要怎么比?」

        「啊?差这么多?」君儿眼睛瞪得大大的。

        「所以在洋人垄断海运与长江船运,旧式沙船萎缩不振,国家面临粮食严重困难之下,李合肥奏请以『官督民办』方式设立轮船招商局──就是鼓励商人出资,在朝廷监督、保证下经营轮船运输。」父亲又道:「招商局成立后,每年单粮食漕运水脚一年就让洋人少赚七十多万两,为朝廷节省了庞大支出。」

        「那『齐价合同』是怎么回事?」我问道。

        「招商局在朝廷支持下,由怡和洋行总买办唐景星总理,不断扩充业务、销价竞争,业务蒸蒸日上,到光绪二年美国旗昌洋行就不堪竞争垮台了,把全部二十余艘轮船都卖给招商局退回美国去。」父亲敲敲烟斗、清理烟灰道:「而英商太古、怡和也不敌招商局,在光绪三年主动投降、妥协、让步,三家轮船公司签订协议统一订定运费标準、分配货源,瓜分市场。」

        「这不就是我们向洋人投降了?」君儿问道。

        「『齐价合同』前后共签了三次,三次都是洋商主动提出,而三次合同最后都是洋行主动撕毁。」父亲道:「如果是丧权辱国、向洋人投降,洋人会主动撕毁合同吗?」

        「啊,父亲说得是……」君儿连忙点头。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推荐本书
what if ? w ?006初访香江 (7 /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