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灯照空局_分节阅读_14 (3 / 3)

+A -A

        “财务、法务和你都看过了,我一个学技术的能看出啥来?你也知道我看合同费劲,装着读了读也就过去了。”时鹤生倒是很坦白。

        凌思凡:“……”

        “我说,你找诸葛林调出合同来不就好了吗?”诸葛林是“霄凡”的,也是主管财务的副总裁。

        凌思凡说:“我先不想让他知道。”

        “嗯?”时鹤生愣了下,“他怎么了?”接着他想了想,立刻猜测到了最大的可能性,“凌总,你是怀疑……那个时候,诸葛林处理的这件事有问题?”时鹤生还记得,“银桥资本”对“霄凡”的投资,就是诸葛林极力促成的。

        当时公司遭遇财政困难,诸葛林四处奔波,每天都跑四到五个,三个来月走遍全国,最后才终于拉来了“银桥资本”,解决掉了钱的问题。“银桥资本”注资两亿美元,作为回报,它拿走了“霄凡”25%的股份,以及25%的投票权,严格按照一股一票。公司有了“银桥”注资,终于得以继续发展下去。

        “那倒不是,”凌思凡说,“但我现在想毁约了。”

        “……嗯?”毁约?毁什么约?钱都已经投进来了,凌思凡想怎么毁约?

        凌思凡解释道:“当时合同中的一条就是,‘银桥资本’投钱进来,但要送三个人进董事会,这件事你肯定知道。”

        “对。”

        “而且,还有补充条款,就是三名董事三年之后必须得到连任,如果未能连任,‘霄凡’就要赔给‘银桥资本’一笔相当大的款项。”

        “似乎是的。”

        “我想知道的是……要赔多少来着?”

        “凌总……”时鹤生说,“你想要把‘银桥资本’给踢出去?‘银桥资本’也是大股东哎,一名董事没有也有些奇怪吧……”作为大股东,派人进董事会并拥有发言权,也非常正常。正因如此,当时并没有人对此提出异议,他们也未特别关注那条条款。

        “管不了太多了,这只是第一步,我想逐步削弱他们的影响力,我总觉得‘银桥资本’不太对劲。”

        “哪里不对劲了?”时鹤生觉得,挺对劲的啊。

        “要说能证明一定不对劲的具体事例倒是也没有,不过,有些事情就是让我觉得他们对‘霄凡’的野心很大,不安现状,比较危险。”“银桥”没有做过什么特别过分的事,但人怀有心思,还是能感觉得出来。凌思凡觉得,自己似乎是被庄子非影响了,非常相信自己那天生的直觉。“银桥资本”未必真在策划什么,但凌思凡不想终日提心吊胆,他必须确定到底需要赔多少,然后谨慎评估必要性及得失。

        凌思凡其实很羡慕某些公司,一直到了上市,公司的创始人依然保有一半以上的投票权。纳斯达克和纽交所都允许双重股权结构。双重股权结构是指公司设置两种股票,b股拥有的投票权不一样,比如,投资者们持有股,创始团队持有b股,股为普通股,一股一票,b股为优先股,一股十票,这样,有时即使创始团队只拥有百分之二十几、十几甚至更少的股份,也占据着绝对的投票权,牢牢地控制着公司。然而,不是所有人都能有这样的好运气,更多时候,资金、控制权、公司发展是不能兼顾的。“霄凡”最开始的几年没有那么顺利,投票权一点点地给出去,最后,虽然说着绝对不会让自己的股权降到50%以下,但在公司破产的恐惧前,凌思凡还是接受了“银桥资本”。不过那时,凌思凡与最开始pr-轮的投资人签订了“一致行动人”的协议,对方一切投票行为都会随凌思凡进行,两人的投票权加在一起也超过了一半,加上双方利益一致、对方经营状况良好,没有出过什么问题。令人气恼的是,去年,那投资人因为一些问题入狱,资金链断裂了,“霄凡”全部股份都被公开拍卖。事发突然,凌思凡也没有多少现金,想全吃进毫无可能,又被“银桥资本”捡了不少,他还是未能升回至一半以上。现在看来,各种利益盘根错节,凌思凡也一直在想办法回收“霄凡”的控制权。

        企业家们看似光鲜,其实每天都在发愁。

        “如果你想知道这个……我感觉是六亿左右……人民币啊。”当时他将合同一扫而过,只对上边几个数字有所留意,心里想着好多钱啊。

        “六亿?”凌思凡想了想,“有这么多?”

        “嗯,”时鹤生问,“我还挺确定的,这样的话,你还想把三个董事都赶走吗?”

        “大概是的,”凌思凡说,“我这心直突突,不能养虎为患。”三个董事,数量太多,“霄凡”一共也不过十几名董事。

        “我说,”时鹤生道,“我看是不是你想多了啊……”

        【本章阅读完毕,更多请搜索第一书屋;http://12w.org 阅读更多精彩小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推荐本书
明灯照空局 明灯照空局_分节阅读_14 (3 /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