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闹,姐在种田/别闹,姐在‘借’种_分节阅读_431 (1 / 2)

+A -A

        庄子上干活的人个个都是能手,齐秋霜一说,马上就将‘玉’米收下去,然后开始动手。不到半个时辰,每个人就找到了适合的方法和力道,那速度快得让人咋舌。

        齐秋霜留下了大概一百多斤的不大好的‘玉’米,另外让人给搓成粒,而后磨成粉,打算让大家都尝一尝味道。

        “霜儿,这个的味道不错。”齐书凡看了看手上金黄‘色’的饼子,烙成饼做成糊糊什么的是别有风味,但是肯定是比不上大米小米等的味道的,且长期吃了肯定也难受。

        “嗯,对于一些地方来说,这就是救命粮食,像我们这里,不吃的话,‘鸡’鸭牲畜等都可以吃。”齐秋霜点点头,那些‘玉’米秆子还被放在大棚里,挑了根最嫩最新鲜的,折了一段下来,就当甘蔗啃了。

        梁澈钰在一边看了,轻声问道:“很甜?”她很喜欢啃这类,要不让人寻几根好的甘蔗来种?

        齐秋霜看了梁澈钰一眼,觉得他应该没尝试过这种小玩意,“还行,你尝尝。”说着,就将另一端自己没啃过的递过去。

        都伸到自己嘴边了,梁澈钰也没有拒绝,伸手咬了一口,嚼了嚼,有点甜味,跟甘蔗的那种甜是不一样的,“还行。”

        适合穷苦人家的孩子改个口味,不过应该是很适合作牲畜的口粮的,想想那些战马什么的。

        齐书凡三两口啃完手中的饼子,转头要跟自家妹妹说话,就看到了小两口甜甜蜜蜜分享一根‘玉’米秆子的情景,顿时只觉得‘胸’口被中了一箭,‘女’大不中留了,以前妹妹都是想到自己的,好让人忧伤。

        察觉到未来大舅子的视线,梁澈钰微微抬眼,眼底深处闪过一丝笑意,也没幼稚到再去做什么来挑衅他。

        “大哥,我会分出一部分,你送回家,咱家种个半亩,其余的都给程家,好好运作。”自从小松村的粮种出名后,庆阳县周围的县城镇什么的,都纷纷前来,换种子或买的,那叫个热闹,渐渐的,庆阳汇聚了许多好种子。

        这时候横空出现一样新物种,又是一向让人盯着的柳家,又怎么会不引人注意呢?

        齐书凡神‘色’复杂地看着齐秋霜,妹妹也知道了,哎,果真是夫唱‘妇’随吗,站得越高做的就越多吗?

        齐秋霜本来是想将‘玉’米苗都催发出来,然后分往各地的,不过后来想想,还是不多此一举了,‘玉’米的环境适应力不低,而经过她改良的,相信发芽率都不会低的。

        处理好的‘玉’米粒,被一袋袋分装,然后秘密送往各处庄子,都是要继续种第二季,然后留种,趁着冬日‘弄’暖棚再种出一茬来。

        别看这个庄子上的这些‘玉’米收成不少,但是扩散到全国也就这么一些,又怎么能够呢?也就梁澈钰才有这个财力来‘弄’暖棚,迅速地种出更多的‘玉’米来。

        不过梁澈钰也不是那个吃亏的人,在得到暖棚一亩能得多少收成后,梁澈钰马上就根据这个情况推测了正常季节种植的收获量,并写了在‘玉’米地里间种的提议,此外,也将‘玉’米的劣处给写得清楚明白。

        但不管如何,‘玉’米都是一个高产的可以媲美稻子小米之类的主粮,跟土豆地瓜不一样的,完全值得大力去推广。

        这封奏折,先是快马加鞭送去京城到太子的手中,又经太子的手到陛下手中,当着群臣的面说了是未来昀王妃(齐秋霜)的功劳,日后,谁又敢把此功劳给揽到身上去?

        群臣并不是没猜测过齐秋霜和梁澈钰的关系,但从来没想到竟然是正妃的位置,而如今,人家又‘弄’出了这高产量可以当主食的植物,且其中附加了几个给土地增‘肥’的植物和方法,这种利国利民的事,范围影响全国的事,她的功劳绝对不是普通奖赏的事。

        而此时,齐秋霜还不知道,她的身份将会迎来一个巨大的改变,生活也会跟着发生巨大的变化,但是,却是无需担心再也不能站到梁澈钰的身边。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推荐本书
别闹,姐在种田/别闹,姐在‘借’种 别闹,姐在种田/别闹,姐在‘借’种_分节阅读_431 (1 /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