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3章 (3 / 4)

+A -A

        秦远方在别人的耳朵里听到了事情的结果,感觉有点乖乖的,不过他却不以为意。既然这个蔡家完蛋了,那此时自然是到此结束,至于蔡家还有没余孽,或者蔡家背后的保护伞会不会给他记上一笔,那都不是他所要关心的。

        眼前的才是这些的主要人物。

        “不错的砚台。”

        秦远方来得比较晚,博览会的开幕式已经过去。不过只要他的人能来,就是对博览会的支持,毕竟这个社会想要找到合适而且慷慨的买家实在是太难得了。

        而当秦远方看到一个专售砚台的交流平台后,马上靠了过去。

        天阳市虽然是历史名称,却不是什么文化古城,更不是什么名砚的产地。现在出现这么多值得秦远方注意的砚台,的确值得研究。

        “是歙砚!”

        秦远方来到平台前,看着一位发须皆白的老者正拿着雕刻刀,现场为大家表演砚台的艺术加工。

        秦远方随后观察了一下,不住叹息道:“手艺是大师级的水准,可惜砚台本身不是龙尾砚,只是普通的罗纹砚而已。”

        歙砚作为国内四大名砚之一,唐开元年间已有生产,南唐时形成一定规模。歙砚石具有“涩不留笔,滑不拒墨瓜肤而嗀里,金声而玉德”等优点,闻名中外。

        而歙砚又以婺源(今属江西)龙尾山下溪涧中的龙尾砚质地最是优秀,若是能以大师级的手艺搭配上名贵的龙尾砚,肯定能成为这一次博览会的焦点作品。也就难怪秦远方会如此感慨。

        苗书记和何明朗都过来。

        听到秦远方的感慨,苗书记就主动介绍道:“余老师可是我们天阳市硕果仅存的砚雕大师了。十数年前,我们市有一个专走国际路线的砚文化国企,而余老师就是当时的核心成员,只不过现在走的走,散的散,只剩余老师一人孤军奋战。”

        苗书记的话只说一半,那些更深层次的原因就没说出来。

        跟随在他们身边,不知是什么身份的眼镜男似乎没那么多的顾忌,直说道:“虽然余老师的徒弟们一个个都是技艺精湛,但想达到出口创造外汇的水准还有点距离。所以我们现在只能重新请出余老师,带领我们继续走出口创汇的路线。”

        秦远方想了一下就回道:“以余老师的水准,出口创汇还是大材小用的呢!”

        苗书记要的就是这么一句话,连忙问道:“秦先生既然有此话,那自然是有腹稿的了,不知道秦先生可否为我们指点迷津呢?”

        虽然有点被设计的味道,但秦远方也不计较,说:“你们既然打算以余老为品牌形象,那就得做得更多更足。事实上以余老的手艺,足够专门开办一种独立的、小型的展览会。这样不仅为其艺术水平而宣扬造势,同时也为你们的艺术品公司做广告,一举双赢。”

        这一次博览会是有组织的,有无数大的小的艺术品公司参加,也有那些濒临倒闭的国企加盟。汇集如此多文化企业的缘故不仅是为了提升天阳市的形象,更是为了制造就业,创造新的商业氛围。虽然难度很大,但再大也得干下去,因为臭名远扬的天阳市真的没什么退路可走了。

        苗书记也不是没想过特地将余老师打造成品牌,只可惜这个意见没人敢提,也没人敢做,毕竟涉及到方方面面,异常棘手,对于尸禄素餐的体制官员们来说可免则免。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推荐本书
疯狂透视眼 第163章 (3 /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