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干子孙的爱情历程:随风起舞_分节阅读_1 (2 / 4)

+A -A

        这次,连班主任李老师也跟着学生们哄然大笑。

        李老师直鼻长脸,原本很大的一双眼睛,被深度的镜片嫉妒地缩成了两粒黑点。他主教语文,兼教美术和大字(毛笔字),有时还能代课体育。这几门功课都不错的华卫国,便是他最喜爱的学生了。

        此刻,卫国的头仍被女孩双腿夹着。那时,男娃儿们的发型多是那种头顶梳“一边倒”、头侧留青白茬的学生头。于是,他窘迫中,忽觉剃得光溜溜的后脑颈下,那两条紧紧缠压着的柔烫大腿,腿根缝间,一股热气神秘传来,还怪怪地暖着他汗津津的脖梗。倏地,他心中一下如过电一般,从上到下,一阵麻酥,然后,双脚便竟自慌软起来……这种感觉,自打出生从未有过。卫国满脸就腾地赤热,昏昏然中,不觉大喝一声,猛地挺身把她掀在了地上。

        这女孩叫高战美,是朵名副其实的校花。她翻身而起,动作敏捷,分明刚才骑在卫国头上是有意为之。不过,她现时,鹅眉凤眼绽出泪花,高额尖颏扭皱变形,粉颊嫩腮也换了一副颜色。她直挺挺埋头立于原处,不依不饶却又不吭一声。

        众学生一下寂然无语如阒无一人。

        李老师叹口气,白净的手指向卫国,说一个字点一下道:华卫国,你不是要向雷锋叔叔学习吗,怎么连这点苦都吃不了?!

        华卫国一怔,须臾,又默然俯身做鞍马状。

        高战美俏脸泪止,抿嘴偷笑……

        课毕不久,哨声又起。

        五年级的同学排队出校,要去参观阶级斗争教育展览馆。

        孩子的队伍走上本市最大的一条街道。

        那时,城中高楼罕见,楼房只是几层。这些楼中,民国畄下的房子常受欧风影响,多少带有点巴洛克或罗可可味道,建国后的新建筑虽有鲜明的仿苏联“三段式”特征,却最让新中国的孩子喜爱与自豪。

        街上,工农兵学商,男女老青幼,除少数人外,服式简单,上窄下宽,款色集中,少有装饰,衣裤鞋帽几乎都是棉布制作,肩口袖领还多有补丁,脚蹬皮鞋者更是鲜见。然而,在那时的孩子眼里,成年人们却仿佛个个目光严肃、表情俨然,很有大人样子。

        骄阳天下,小学生的队伍,就走过解放前后反复铺就的柏油马路,路上浮起的味道,浓炙沉重,如日头掉进了陈年油坛一般。接着,再拐进数百年历史的一条青石板道,石面泛着光芒,白炽青亮,又像日头砸碎散落在地上。

        到此,两旁的房屋便陡然矮了一截,不过,密密匝匝、颜色浑然,倒也叫人心中一凛。然而,却是一派明清建筑的残旧景象:路窄巷小,檐倾房歪,脏墙污瓦,街声嘈杂,烟气难闻,人流拥挤,还时有农村的马车通过,店铺全无门窗,一排铺板打开后,脚下畄有高高的门坎……在那时的孩子眼里,这些全是旧社会遗下的如铁明证和一堆破烂。他们之中绝无人料到,二十载后,这里拾掇一下,便是珍贵的文化遗产和独有风韵的旅游景点了。

        那个教育展览馆便设在这样一条老街上。它原是个大户人家的深宅大院,相对别的房屋,显得鹤立鸡群,外观井然,气势恢弘。树荫里,斑驳的檐头高挑着黑压压的层层青瓦,梁厚柱粗,房高屋阔。但最醒目的是,梧桐油漆就的褐色大门上方,赫然悬挂着鲜红的一行大字:阶级斗争教育展览馆。

        那时的儿童看见这一个个耀眼的鲜亮红字,神情便开始肃然,小脸也庄重起来。

        可是,忽地,天穹就显得更白更净,太阳亦变得更大更亮。熠熠炎炎的烈日下,灰墙皂窗便被晒得明明晃晃,像是在滋滋咝咝地冒烟。于是,那热风又来了。一阵紧随一阵,愈来愈猛,扑胸入怀,迅速包裹住他们的全身。可他们不觉得燥,反倒感到血烫体暖、自然安逸得很。

        此刻,孩子们便大都自觉噤声,安安静静,排队入馆。

        馆里正中,豁地开了个硕大天井,四方环布各个展室,都书写着革命导师的语录和革命口号。

        那是:

        帝国主义把复辟资本主义的希望寄托在我们第二代、第三代身上……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推荐本书
高干子孙的爱情历程:随风起舞 高干子孙的爱情历程:随风起舞_分节阅读_1 (2 /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