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章 (3 / 3)

+A -A

        顾松林眼睛一亮,深深点头:“有道理,从前的公卿士大夫,能和自己真正心爱的人在一起的,少之又少。那你认为那首‘十年生死两茫茫’怎样?”

        我坐下来,无奈摇头:“第一次读到它,真的差点落下泪来。苏轼这个人,满腹才情,真的是天定风流。只是不知道,他和王弗的关系,真的是否如词中一般刻骨铭心,若连这都是假的,男人真的没什么好相信的了。”

        顾松林捻着茶杯,微微一笑:“只要是经历过,看到过,再平凡的人也会在心间留下印记,更何况是同床共枕的发妻。”

        我叹了口气:“你丫心太软。”

        他说:“你很特别。”

        我忽然隐约想起,不久之前,我第一次去上顾教授的课的时候,他亦问过我对古典文学的看法,当时我胡说八道敷衍了过去,不想此刻,面对年轻的他,却如此认真。毕竟,这个陌生的年代,似乎只有他,才是我可以浮生的孤舟。

        我轻轻地说:“我喜欢晏几道,他可以按自己想要的方式来生活。他想爱谁就爱谁,得不到也敢写出来,不要藏着掖着,不要假装不爱。”

        顾松林愣住。

        我缓缓开口,念道:“彩袖殷勤捧玉钟,当年拚却醉颜红。舞低杨柳楼心月,歌尽桃花扇底风。从别后,忆相逢,几回魂梦与君同。今宵剩把银釭照,犹恐相逢是梦中。”

        忽然觉得自己好小资好装逼,忽然发现门口不远处站着一个娇小的人影,站在大树下的阴影里,正在犹豫要不要进来打扰我们。我一眼就认出她来,大叫一声:“惜艾,你怎么来了!”

        、第一百零九章情为何物

        惜艾安静地站在院子里,身形有些局促,似乎一直在犹豫要不要进来,然而等她走进我发现,她清秀的脸上满是戚容,在我喊出她的名字的刹那,扑倒我怀里失声痛哭。

        看惯了这个姑娘坚强豁达,能干从容的模样,乍一碰到她如此憔悴失落,我还真的是吓了一跳,连忙抚摸着她的背,连声安慰:“怎么了?谁欺负你了,惜艾?哎呀……别哭了,我的要命的小公主。”

        顾松林看到这个光景,已经很识趣地悄然走开,丢给我一个关切的眼神,进到了自己的屋子里。我又哄又骗地劝了半天,才让惜艾停止抽泣,乖乖跟着我到屋子里去。我顺手牵羊拿走了顾松林摆在小桌上的茶水和杯子,给惜艾倒了一杯水,贱兮兮地坐在她跟前,问:“怎么了?说出来姐替你报仇雪恨!”

        惜艾的嘴一扁,眼看又要落下泪来,她抽噎着说:“我爹,要给我相亲,把我嫁给一个当兵的!”

        好嘛,这话一出口,我就全明白了。女大不中留,惜艾虽然才堪堪二十岁出头,和我差不多的年纪,在八十年代的乡镇,却也到了相亲说媒的年纪,杨家的二老当然要着手为她找个好夫婿。可是杨家在天意镇,拜父子二人的官德才能所赐,实在是数得上有名有姓的大户了,形势一片大好——可据我所知,这形势一片大好的人家里头的杨惜艾小姐,已经芳心暗许,不是别人,正是巷口打烧饼的刘国庆同志。

        说起这位刘同志,那可真是根正苗红啊,跟那个写《陈情表》的李密有的一拼,十年文革动乱,没伤到镇上多少读书人,却在一次殴斗中阴差阳错践踏死了刘同志的母亲,这刘同志祖上三代贫农,成分好的没得说,却无端遭此冤灾横祸,本就身体孱弱的刘同志父亲悲愤交加一病不起,不过半载就驾鹤归西。当时国家一片混乱,也没人顾得上他们家——倒是杨家上台以后,对这孤儿颇为照拂,甚至杨伯父数次要求上级对刘同志一家进行补偿。于是这一来二去,刘国庆同志与杨惜艾同志顺理成章青梅竹马,虽然表面水火不容,其实早就芳心暗许——

        刘国庆同学,虽然幼年如此不幸,却万幸有一颗红心闪闪照我党的宽阔心胸,自幼性格大方开朗,在我看来还颇有今朝有酒今朝醉,行乐直须年少的风范,在公社食堂继承祖业开始了他打烧饼的欢乐历程,甚至还凭借种种优势和吃苦耐劳的祥子品质,拥有了全镇第一辆自行车——不久的将来,阿拉晓得他还会开起天意镇第一个——烧饼铺……

        可是这样一个穷小子,无论如何也配不上我们的杨大小姐。于是秘密的爱情终究无法推上台面,杨家已经着手为惜艾安排相亲。听说还是一个大兵——没错啊,这的确是一个崇拜军人的年代,传?

        【本章阅读完毕,更多请搜索第一书屋;http://12w.org 阅读更多精彩小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推荐本书
试写离声入旧弦 第45章 (3 /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