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章 (3 / 4)

+A -A

        “见过老爷。”那妇人细声细语的拜道。

        林洋走出轿子,将人扶了起来。

        “夫人不必多礼。”然后又说,“这一次的奔波劳累,夫人还不如留在家里,只我一人过去。”

        那妇人有些哀色,“自越儿离去,妾一个人呆在家里孤苦无依,老爷这次前去看病,妾也想随同侍候。”

        林洋一想起自己夭折的儿子,心里一酸,忍不住握住妇人的手拍了拍。

        “一起,我们就一起去。好好的看病,等养好了身体,越儿肯定还愿意让我们做父母。”

        这也是夫妇俩仅有的念头,养好身子让夭折的儿子再投胎过来。

        两人上了马车,轿子被轿夫抬着离开,林洋嘱托管家,“这次多谢贾兄的照顾,霍兄弟是我的好友,还请贾兄帮忙多照应。”

        那管家连忙说,“奴才会回去告诉我们老爷。”

        有一次林洋来杭州,贾家那边的人就靠上来,将林洋要过去住。毕竟林源可不是当年那个投靠荣国公府的穷小子,他唯一的弟弟,贾家自然会好好接待。

        虽然这个贾家跟金陵那边关系不太亲近,但不妨碍对方拉拉关系。

        马车启动后哒哒的往前跑,没多久整个杭州城就被抛在了身后。

        亳州和杭州虽然同在江南一带,距离却足有千里远。

        林洋等人驾驶着马车,陆陆续续走了十来天才到达这座四大药都之一的亳州。

        毕竟他身体不好,所以是走走停停,浪费了很长时间。

        亳州,既然被称为药都,那自然种植了许多药材,不仅有药材,而且全国各地的药材都会汇聚到这里,再经由两淮销往全国。

        一进入亳州,林洋就开始打听起医学院的事情。

        话说起医学院,对于亳州来说可算是一个大新闻。亳州属于一个药都,平日里的报纸也都是报道药材新闻,比如说某某药商运来一大批什么药材,都会登上报纸,有需要的就会寻过去。

        整个亳州可以说是非常宁静,突然间有人跑过来买下来一大片地,盖了一座五层楼的高楼,然后在报纸上打广告招学生学医。顿时犹如丢下了一个炸药,让整个亳州都沸腾起来。

        议论归议论,但却没有人敢送孩子去学什么医。这个时代要想学医,那就把人送到一个药铺中,先从小开始打杂,认识药材,背下药方。

        哪里像这个一样,专门开一个大学堂,如同教授学子读书一样教人学医。

        最开始没人敢相信,后来学堂开业后,一个又一个民间名医出现在亳州,惹得不少人心动起来。

        那普通人家想给孩子找个能吃饭的手艺就将人送了过来。时间一长,这个学院的名声逐渐传了出去,整个江南只要学医的都愿意进这学院尝试。

        一年过去,亳州的人都已经习惯了这间怪异的学堂,也不再对医学子另眼看待,偶尔这些大夫带着小徒弟出门免费给人看医,百姓们都很乐意过来让这些小徒弟增长一些经验。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推荐本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