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章 (3 / 5)

+A -A

        虽然如今有了罐头,那些冻死的牛羊可以立马做成罐头储存,不过还是很容易打击牧民养殖的信心。

        来年可能会缩小养殖规模,这对于正在开展的商业,可是个打击。

        蒙古一带也不是没有苜蓿,只是目前不规模,千百年来还是当地的牧草占了绝大多数。

        而且这个时代很少有人知道苜蓿是多年开花植物,就是说种过一次,可以连年有收获。

        所以苜蓿完全可以解决新城那边的困境。

        这样一想,敏宁就派人去信告知了林源,务必派人寻找苜蓿,在新城那边种植。

        上了马车后,敏宁又开始忙活起来,将脑海中有个青贮饲料的记忆都记录了下来。

        青贮技术她曾经看过一个视频,视频上有详细的解说,不过她记忆不深,只能选择记得的写下,回头让人多试验几次。

        青贮的饲料可以保存几年到几十年,若是每年持续下去,足可以满足未来牧民的需求。

        只是最先要造贮窖,这个花费大了些,不过可以在新城附近示范一下,想到来年大冬天也能拿出青色牧草出来,肯定会吸引一些部落的注意。

        到时候就可以将贮青饲料以及苜蓿顺利推广开。

        等以后,尝试到贮青饲料的方便,那些牧民渐渐就会安定起来,草原和中原才能够真正和平相处。

        四爷醒了过来就看见敏宁在纸上刷刷的写着。

        他掀开了薄被坐起身,端起旁边的茶杯,喝了一口润润嗓子,才问她,“在写什么?”

        敏宁回过神来,“在写互市那边的事情……”

        四爷伸手从她手里抽出了纸,看了她一眼,“这苜蓿是从哪里知道的?真的有你说的那么好?”

        敏宁播出了旁边的一本书递给他,“呐,《本草纲目》里面都写着呢。”她习惯在马车上放几本资料,《本草纲目》、《齐民要术》都是必备书籍。

        四爷刚看了一眼,又将书看到一旁的桌子上,掀开了马车的窗户看了一眼外面。

        “几时了?”

        敏宁看了一眼旁边巴掌大镶嵌在八音合上的自鸣钟,说,“一点多了。”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推荐本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