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妃一听,便不介意道:“原来是这么个事。”大清一年到头来总会整出那么几出祥瑞了,大都是下面的官员拍马屁。
贾家遇到的这事,不过是后宅女子弄出来的,这要真呈上来,是被人告发了,那就是欺君之罪。
难怪贾家人迫不及待的找上门来。
太子妃当场答应,“这个好办,我回头写封信给太子,让他在汗阿玛面前提上一提。”
贾老夫人当场就要跪下,“多谢太子妃了。”
第77章那些清穿的日子(77)
太子妃忙将人扶起来;“老夫人这是要做什么?还不快快请起。”
说这太子妃又问起贾元春来,得知在府里每日读书;做绣活,就很满意;“果然是好人家的女儿;不知道说了亲没?”
贾老夫人回道:“她年纪还小,打算家多留几年。”
“多留几年也好,出嫁了才知道在家里的日子才是最快活的。”太子妃感叹了一句。
陪着太子妃说了一会儿话;贾老夫人也没有多待;达到目的地后就告辞了。
太子妃身边的宫女小声说;“这位老太太也真是的;这有事才上门求咱们。”
太子妃拿起笔写了信;“好歹是太子爷身边的人;不过是求一些小事;不答应不是寒了人心?回头让旁的门人如何看?”
将信写好后,太子妃放入信封中;“行了,别埋怨了;差人将信给太子送去。”
……
王连住在盛京附近的一个村子,家里也不富裕,刚成了亲就被分了出来;那年朝廷要从中原迁移一部分汉人来东北;他带着媳妇就跟着过来。
靠着一双手;将原来的一间土墙房变成了现在的三间砖瓦房;如今婆娘刚生了第三个孩子,还卧床休息。
家里的一亩三分地,就靠王连一个人操持着。
这一日,村里突然来了人,没多久村长就敲着锣喊人在祠堂口聚集。
王连放下了手中的镰刀也跟了过去,到了祠堂口,就看见村长正和一个穿着非常绸衫的男子站在门口的大树下。
村子里都是迁移过来的人,基本上都是原来的同乡同族,抱团住在了一起,各家族谱也带过来重新建立了祠堂,族长是原来族长的弟弟。
村里的王二一脸纳闷的问村长,“叔,不急着收粮食呢,这时候叫咱们过来干什么呀?”
村子手抬了抬,说,“别急,等人到齐了我再说。”随后又问问一旁的人,“都看看,看看谁家还没有来人?”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