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章 (4 / 4)

+A -A

        “回去后再帮我多看着,记录一下日本人都跟哪些官员接触过。”要是有些官员被拉拢,总得先了解一下。

        她不认为日本那边没有察觉到两位皇子的野心,敢这样光明正大的来大清,看来日本人亡我中原之心就没曾断过,应该是看到可乘之机,如同明朝一样,用倭寇来骚扰沿海。

        敏宁的面色有些冷凝,这才开海禁几年,莫非倭寇又要死灰复燃?

        又想到辽东,敏宁心神一松,那里可是藏着她的秘密武器。

        戴梓这位在后世都大名鼎鼎的火器制造家,前些年因为太耿直,惹怒了皇帝被发配到辽东去。

        大概是被现实伤透了心,郁郁不得志,敏宁派人费尽唇舌才将人说服重新出山。

        辽东可是苦寒之地,因为这两年发展蒙古,不少商船从那边经过,再加上从那一带寻到不少矿脉,才被带得稍微繁荣了一些。

        敏宁就地建了一个大型的火器研究所,就地取当地炼矿,供戴梓来造火器。

        戴梓曾经在火器营做过,更是通过洋人的火炮后,做出了威武将军炮,为此受到了皇帝赏识,可惜他这人只适合做一个研究员,根本不适合从政。转眼就失了圣心,更是黯然退出官场,发配到辽东了。

        这样的人才,敏宁肯定是不会放过的,戴梓对大清的火器了解甚深,对洋人的火器也是了如指掌。

        曾经洋人为了试探大清的虚实,拿出一把枪问皇帝大清有没有?

        皇帝自然不会说没有,还大方的说送十把让对方带回去。

        这事最后也是戴梓挽回了皇帝的面子。

        洋人上贡的枪炮,只要带只见识过无一不能仿制出来,这么一个火器天才,却武器天才却折在官场上,如何不令敏宁感到可惜。

        这两年来戴梓的看守不怎么严了,敏宁才派人悄悄地接触,毕竟戴梓的能力皇帝都知晓,这么一个人材,皇帝自然看守的紧。不能为他所用,自然也不会便宜别人。

        打点好之后,确定消息不会传出去,敏宁才慢慢将辽东三省建成了大本营。

        她的打算是在辽东这边发展重工业,轻工业以及农业放在南方一代。

        完全是参照民国时期,她或许不懂什么政治,但是却知道历史的发展。

        辽东三省最先发展出重工业是有目共睹的,她打算依葫芦画瓢。

        火器研究所安排在这里,是因为这里矿类多,能够满足火器研究的需要。

        炼制出品质的钢后,可以替代青铜火炮,大概是激起来戴梓的灵感,不仅研究出射程更远的威武将军炮,连以往都不敢献出来的二十八连珠火铳都造了出来。

        这边的人可都是敏宁忠实的手下,她的话,这边人都原原本本的

        【本章阅读完毕,更多请搜索第一版主;http://12w.org 阅读更多精彩小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推荐本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