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5章 (2 / 4)

+A -A

        这才是铁打的军队流水的将军。

        直亲王有些叹服,也不知道是哪个男人设计了这种军队体系,老四要是真的有决心将这种体系推广到整个大清的军队当中,那么就再也不怕武官造反了。

        完成了今日的工作,直亲王便回到营房中,坐下来书写每日所见所闻。

        建设水军,不仅是大清最初的尝试,也是整个中原历朝历代的初尝试,唯一有参照的也只有前朝的郑和。

        当年郑和三下西洋,可是带着军队打服了不少国家,这些国家甚至带着贡品前来臣服。

        可惜的是明朝的人看不见航海贸易所以带来的庞大财富,等郑和一死便烧了宝船,再也不提下西洋。

        直亲王有些得意,还是他大清高一筹,知道海外贸易可以带来庞大的财富。这不,因为这笔财富太大,大清不得不建造水军来护送这些财富回到中土。

        自己国家强大总是一件令人高兴的事情。

        话又转回来,大清是在马背上得的天下,对于建水军可以说是非常陌生。

        好在,老四都已经安排好了,安排了人帮忙训练。

        直亲王今日的任务也只是将这些训练的法子,以及士兵每日的进步记录下来,为将来在八旗子弟兵推广时作为参考依据。

        原本这些事情直亲王是想不到的,还是训练新兵的教官拜托他做这件事。

        直亲王想了想,水军将来肯定不会是他掌管,但是老四之前就告知他,等时机成熟,便送他带着一部分水军前往美洲。

        那么到时候他肯定也会掌兵,甚至会在美洲大陆补充一部分兵员,所以关于如何训练士兵,他还真的应该记录下来。

        这才有了每日的记录任务。

        这个笔记,后来更是成为了海军建立之初的珍贵数据记录,珍藏在国家博物馆。

        时间转眼即过,秋季来临,大地也被染成了一片金色。

        这些年因为各种农具层出不穷,再加上银行的贷款,富人家为了抢收粮食,不吝啬买上几个收割和剥粒的工具。

        还有一些村子,以全村的土地为抵押贷了几种农具,每年只还百斤粮食,全村分一分,分摊到每家头上也不多。

        这就使的一些村子收割粮食速度快多了,能腾出更多空间进厂打工。

        可以说,每年秋收后的日子,就是工厂最为欢喜的日子。

        这段时间大量的人手从繁重的农田中解放,这些人最起码在过年前,都会安心的待在工厂里,为工厂创造出更多的产品来。

        整个南方,都沉浸在丰收的喜悦当中,只是偶尔有几处地方,因为常年干旱缺水颗粒无收。

        其中就有一个县城,身处关中腹地,周边没有大的河流,只几条小道,每到夏季用水紧张的时候,早早就在上游断了流。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推荐本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