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5章 (1 / 4)

+A -A

        马齐摸了摸胡须,随意含糊了两句,向前一步越过张廷玉进了圆明园。

        等众位内阁人员到得差不多之后,四爷才放下手中的笔,让人将几位内阁大臣给请进来。

        进来之后,这也让人看坐,才张口问他们,“盐法一事准备得如何了?”

        老九跟李卫在江南将私盐给犁了一遍,盐枭更是抓了不少,眼下江南市面上的私盐大减,导致盐价格不断上升。

        四爷觉得,此时正好是公布盐法的时候,可以打各个盐商一个措手不及。

        四爷看向了张廷玉,盐法一事就交由他办的。

        张廷玉开口说,“回万岁爷的话,盐法已经备妥,经由内阁查看,没有什么大问题。”

        四爷点头说,“那好,等到明日就颁发下去,先实行边改动不适用之处。”

        张廷玉皱了一下眉,律法还能够边用边改?不过皇帝已经下了口谕,他可做臣子的自然是照办了。

        四爷又巡视了一眼在场的人,开口说道:“盐法一项是必然要实行下去的,你们要好好监管,下面莫要让人循私枉法。”

        六位内阁大臣起身跪道:“臣遵旨。”

        “行了起身吧。”等人起身之后,四爷又继续说,“这一次让你们过来,还有一事需要跟你们商议。”

        “现如今大清工厂杂乱,只要有人在衙门登记便可以开办工厂,工厂虽然遍地开,但却良秀不齐,这导致这些工厂欺压工人,许多工人干了一年,结果等到过年连工钱都领不到,是以朕觉得应该再设立一个衙门,专门制约这些工厂,为这些工人做主。”

        几位内阁大臣相互看一看,大概明白皇帝这是打算朝各地的工厂主下手。

        这些年整个大清已经出现了一种现象,就是凡是开工厂的就没有不赚钱的。

        然后工厂赚钱不代表工厂内的工人也跟着赚钱,正规的有名气的大工厂,还好一些不会拖欠工人的工资。

        怕的就是那些小厂,开在各个县城,原本就是县城里的一霸,靠着本身有关系,招来工人做工之后,给极低的工钱,连日常生活都不能满足。

        甚至有些工人累死在工厂里,都无人去管。

        当然这种事上下打点自然而然就隐瞒下了,却瞒不过敏宁手中那些工厂的工人,消息很快就传到了敏宁耳中,敏宁就跟四爷提了。

        她开办的那些工厂对工人的待遇自然是很好,一开始签的就是合同,而不是卖身契,那时候所有人都在看这些工厂的笑话,觉得这样留不住人。

        然后再过十年看,这项举措看起来却聪明之极,因为朝廷一下子废除了奴籍。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推荐本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