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1 / 3)

+A -A

        农用三轮车颠颠簸簸了将近四五十分钟,终于到了城里,阿藜终于可以松一口气了。此时天还没亮,只隐隐约约能看到人影。从这里到菜市场还有一段路,大概要走半小时的样子,而苏妈和她就要分别负重一百斤和五十斤走这么一段路,所以其实很辛苦,这些菜全部卖掉的话,估计也就四十块不到的样子,而苏妈几乎把家里这一茬的豇豆玉米小瓜都摘完了。为什么那么多农民希望卖血都要让自己的娃读书,就是希望自己的下一代能摆脱这种土里刨食,靠天吃饭的无奈生活。

        她们俩走到集市的时候,两人都累得满头大汗,此时天已经蒙蒙亮了。菜市上已经来了不少人,苏妈赶紧找了一个还不错的位置,放下了自己的担子,然后接下苏茨藜的背篓。彼时大约不到七点的样子,苏茨藜知道,她们这些菜要在十点之前卖完,十点之后城里人就开始回家做饭去了,那时候贱价卖也不一定有人要的。

        苏妈把自己带的秤拿了出来,顺便取了一个灌满水的矿泉水瓶出来。这个矿泉水瓶的盖子是处理过的,上面用针扎满了小孔,只要稍微用力,水就会从瓶盖喷出来,这是用来防止蔬菜因缺水而蔫了,卖不起价钱。这里几乎所有菜市里卖菜的农民都会准备一个的。

        没一会儿,第一个顾客上门了。

        那人问了问豇豆的价钱,苏妈说一块一斤,那人也不还价,摇摇头就走了。

        出师不利呀。

        、生意2

        苏茨藜母女虽然开始出师不利,但随着人流的慢慢增加,三样蔬菜都还是卖掉了一部分。不一会儿有个城管模样的人过来,每个摊子收了五块钱的摊费。苏妈手里的钱还没捂热呢,转手就给别人了。这可是十斤小瓜的价钱呢,虽然很心疼,但是也不敢不给。

        阿藜以前也来买过自己挖的野菜,因为本来一背篓野菜可能也就值个五六块钱,所以她们那个时候都不敢在一个菜市长期的摆摊的,都是背着背篓到处乱转,一看见城管就跑,有时候跑得慢了,就会被城管追着骂,但是那时候为了多挣点儿零花钱,村里好些女孩儿都是这样过来的。现在回想起来,她忽然觉得那时候的自己好有勇气,上一世她上了大学之后,在城市生活的慢慢腐蚀之下,已经有些得过且过,不敢追逐梦想了,还是妈妈的离世点醒了她。想到这里,她转头看了看还在心疼五块钱的妈妈,暗暗发誓这辈子一定要让妈妈健康长寿。

        苏妈的情绪很低沉,五毛一斤的小瓜还算是卖得不错的了,但是三分之一居然就被城管拿走了。

        不过有句话怎么说的,天无绝人之路。

        正在苏妈沮丧的时候,她遇到了一位大主顾。那人看了看苏妈的玉米,确定是今天采摘的之后,居然就全部订下了。不够价钱要便宜一点,七毛钱一斤。苏妈想到自己一会儿还要去见二女儿,咬咬牙答应了。还剩下四十斤玉米,一共二十八块钱。

        玉米卖掉之后不久,豇豆也卖完了,大约三十斤豇豆,有八毛钱卖掉的,有七毛、六毛钱卖掉的,一共得了二十块零五毛。还剩下一部分小瓜,而青菜一直无人问津。此时已经九点多了,早市已经快要结束了。

        最后有一个人来卖青菜,也不说称斤,直接就问全部的青菜五块钱卖不卖。苏妈这次砍来的青菜约摸有二十斤,青菜市价一般是四五毛左右,五块钱实在是太贱了,才合两毛五一斤。

        “您看这样行不?我把把小瓜也搭给您,也不算你多的,十块钱,怎么样?”苏妈的小瓜约摸也有十斤,小瓜市价五毛。两样加起来是三十斤,这样的话只合三毛多一斤了,真的很便宜。

        “不行不行,我要你的小瓜干嘛,这样,六块,青菜全部给我。”那人就是等着罢市的时候来买便宜菜的,自然巴不得多压点价,哪里会应,他虽然加了一块钱,但是也只是三毛钱一斤而已。

        “您看我的小瓜很新鲜的,这些菜都是我和我闺女今早起来摘的。要不,您在考虑下?”苏妈还在做最后的挣扎。

        “妈,咱们不卖给他了,刚那个开饭馆的叔叔不是就说青菜三毛,小瓜四毛秤给他吗?咱们找他去。阿姨啊,抱歉,我们不买了。”阿藜打断妈妈的话说道。

        “别啊,大姐,就按你说的,十块钱,我都要了。我看你也有事急着走,咱们互惠互利嘛!”那人看苏茨藜已经在往背篓里装青菜了,以为她真的要走,连忙说道。说实话,虽然还想在压点儿,但这个价确实很便宜了,过这个村儿可没这个店了。

        看着那个付了钱离开的女人,阿藜扑哧一声笑了。

        她妈妈就是太老实了,卖菜从来不抬价,说多少就是多少。其实啊,哪里有什么开饭馆的叔叔,都是她瞎扯的。她要不这样说,那女的不得再压价?

        “你呀,就是个小鬼头。”苏妈拍了一个她的头,笑道。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推荐本书
刺梨花开又一年 第10章 (1 /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