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p;“娘再问你一个问题,你说说,什么东西最甜,最香?”
“糖,干饭,肉,馒头,还有,还有酸枣?”
“没别的了?”
“嗯……还有,水!”
“说得好啊,孩子。还有吗?”
“盐巴,也好吃。”
“你说得好啊。”
“我说错了吗,娘?”
“你没说错,说得很好,只是娘快老了,你也要真的长大了。孩子,日后啊,甭管你做了大官有了钱财,好吃好穿的任你挑任你选,也甭管你老了,老得不成了样子,你都要记住:这世上啊,我的儿子最香,娘的磨难最甜!”
“……”
“我的话你听明白了吗?”
“我……”
“还有别的吗?你在想什么呢?”
“娘,娘最香,娘最甜!我饿了就吃娘!”
“哦,呵呵!”
“就是你最香,娘!娘最香!”
“说到底儿了,孩子,我们说到底儿了,可有些理儿啊,却没底儿。可我有儿子在啊,你想想啊,天天和娘在一起,我的儿子怎么不是香喷喷的,那些大大小小的磨难是不是又香又甜呢?”
“……”
夜色从地面上升起,地面就要沉陷下去了。母子俩以惯有的方式向黑夜的深处走去。
后来,那孩子果真如那妇人所说的,做了官,有了钱财和与之相匹配的地位。他与某文化有限公司合作,成立了一家慈善机构,执意于救助那些在饥贫与死亡交接地带绝望的人们。
他常对人讲起那些和夏天相伴的无助岁月,讲他那个已经谢世、失去了右腿的可怜妇人,他的亲娘。
再后来,他也死了。四十来岁吧,很善良的一个人。有人说他死于权力之争,因为他的“磨难说”使某些人很不快了;有人说他死于对亡母撕心裂肺的怀念,抑郁而终的。其实,他患的是很简单却又很严重的两种疾病,那就是,他死于因心肌梗塞引起的厌食症,以及随之而来的胃癌。
非常符合逻辑的生与死。
第九卷第四章
其二。
妇人爬到河坎上的那棵大树下,看看树背后有没有藏着儿子。儿子来到世上仿佛就是专玩躲避或隐匿这样的游戏的,常常隐藏在他以为别人无法知晓的地方,让人声嘶力竭地喊叫他,惶惑万分地寻他,他就乐得四体狂舞。妇人常常纳闷:这小孽种是不是有点儿邪?这天,她真的感到那个“邪”已经降临了,儿子的影子在哪儿都没有寻到,就算钻到地缝里去了,那也该有个隙儿呀!她运了运力,想爬上河坎,但脚下一滑,一个趔趄,她重重地摔了一跤。这时候,黑水河下游爆发出一阵尖叫,就像太阳突然裂成了八瓣,把人们死亡似的叫声分散到了天空的八方。妇人猛奔了几步,又猛地站住了,她立即觉得肠肠肚肚给人挖空了似的,只剩下两只眼睛还能做点儿什么。那群人是帮着她寻找儿子的,他们在她开始焦躁不已的时候已预感到了一个结局。她看到了一张圆圆的脸和耳根下那粒小指尖大小的黑痣,她就知道了什么是邪。她钉在人群外十几米处,一个极为陌生的观望者一般;她觉得这段距离实在太长,人群距离她太过遥远了,大伙儿的脸色阴黑灰白,也喷着一股股的邪气,她怎么也迈不过去。邪!邪来了!有人看见她的双手举了起来,伸向空中,想是要抓一把热得鼓胀的云下来把自己埋起来似的,但她什么也没抓住,两只手在空中胡乱地挥了几下,又猛地伸出去,身子紧接着在风里软软地弹着,然后倒了下去。那是一片接近秋天的叶子,在初秋阳光依旧亮灿的午后缓缓地掉到了地上。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