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默少顷,母亲说:“你是孩子,不要管大人的事。”
“我只是希望你们和睦,不要争吵。”
“不是我要吵,是他……唉……”母亲叹了口气,“说了你也不懂,做功课去吧。”
梦非想说:我怎么不懂?但她不想与母亲争执,便忍住,没有再说什么。
成年人总这样自以为是,以为孩子永远是孩子,什么都不知道。他们总是不愿相信,孩子已经长大,能够洞彻事理、明辨是非。
梦非关上小房间的门,摊开作业本。数学习题像一座座复杂的迷宫。
门外传来菜下油锅的声音,轰地一下。这个声音是每个一成不变的晚上,每个世俗家庭千篇一律的生活写照。每一个亮着灯的窗口下,都有一位辛劳且慈爱的母亲。这所有的轰声连成一片,构筑起每一个十七岁少女身边温暖坚实的围墙。
然而,少女的眼睛却望向窗外深紫色的辽阔天空,渴望跳出这围墙。
梦非合上作业本,翻开一本苍绿色封皮的笔记本,读她摘抄的英文诗句。
&>
她一行一行缓慢地阅读,心里很安静。
她并非讨厌自己的家庭。事实上,她很爱自己的父母。
她只是常常感到寂寞,觉得身边没有可以说话的人。
她知道,十七岁,意味着自己长大了,不再是孩子了,要学会独自处理自己的情绪。一些内心的想法,是无法对父母袒露的。对身边的朋友也无话可说,即便是最要好的女同学。当然,苏梦非算不上孤僻的人,与一众同学亦可友好相处,有时甚至相谈甚欢,但那仍旧只是流于表面。
根本上,她们看重的东西和她不一样。娱乐明星的绯闻八卦、某个品牌服装的特卖消息、邻班男生偷偷递来的情书或者演唱会门票,她对这些并不关心。身边同龄人们喜欢的,她都不屑。而她喜欢的,他们又不理解。
所以她总是感觉孤独。
没有一个人可以和她进行真正的对话,进行灵魂相契的沟通。
她有时在纸上自己和自己对话,把一些随时随地冒出来的思想和诗句写下来,封存于铁皮盒子中。
或许也只有安静冰冷的铁皮盒子愿意收容她无处安放的自言自语。
她抬头望向暮色沉沉的天空,知道这一天又这样过去了。明天,太阳照常升起,什么都在原地,什么都没改变,生活将一直这样下去。
当晚,父亲没有回家吃饭。梦非和母亲一起吃生日面。母亲很沉默,吃得很少。梦非也没什么食欲,面条太烫,渐渐胀开,一碗面越吃越多。
深夜,梦非听到父母在隔壁房间小声争吵。父亲为母亲检查他的手机而不快。母亲在争执后低声抽泣。父亲叹气,去阳台上抽烟。
同样的内容,总是这样反反复复地上演。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