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又不是昨天才出生的。”她看他一眼,语气里装满老练。
他微微一笑,没有说话。
她又叹气,“不过,你是不一样的,我知道。你在意别人的困境。”
“儿时听外婆教诲,要爱人如己。我尽力,但有时也难以做到。”
“爱人如己,出自《圣经》,我知道。还有,要勉励灰心的人,扶助软弱的人,也要向众人忍耐。对待众人,常要追求良善。”她微笑,“你是一个虔诚的人。”
“这些句子并非教条或者口号,而应是一种生活方式。”
“你的意思是,把积极向善的力量糅合到潜意识中?”
“一个人对待世界和人生的方式,由他内在的生命状态决定。内在的生命状态、一个人的生活态度,以及向善而生的观念,并不是阅读几本书或者领受几则教条便可成的,而是需要慢慢地实践、获知,并积累。”
静默片刻,他又说:“如果缺乏信念,生活只是一段一段的碎片。”
她静静地听着他说话,心底涌起温暖的感动。
他比她想象中的更美好而有力。他身处一个喧哗庞大而充满诱惑的世俗人间,却保持这样的温和内敛,保持着心底那份安宁自若。
在他身上,她看到觉悟、包容、和平,还有爱。
他是极为稀少而宝贵的人。这是她的直觉。
过了一会儿,她轻轻说道:“我的生活就是一段一段的碎片。我时常对生命意义何在感到迷惘。我们从一出生就被规定了,应该这样,不应该那样。所有人都走千篇一律的道路,读书、考试、毕业、升学,然后工作、结婚,就像完成一项又一项的人生任务。”
“这样能够让父母安心。”他说。
“是,每个人都在为父母而活。”
“父母生养我们。”
她转过脸看着他,“你呢?也为父母而活?”
他一时没说话。
她低下头,“你父母一定为你骄傲。”
他静了片刻,轻声说:“我是孤儿。”
她赫然一怔,抬头看他,静了一会儿,“对不起。”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