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3 / 3)

+A -A

        原海河厂曾有几部老爷车,只够用到产品销售上。随着企业生产能力的提高,报废车辆的增多,这些车辆远远不够了。而原料进厂所需车辆问题始终没有得到解决。

        天海集团一天天壮大,大刚的野心远远不只一个小企业的厂长。他把大量的资金都投入到收购上。无论地皮还是小企业,能吞并的他都要买下来。由于资金紧缺,他不但没有拿出钱来买新车,反而把原有的车队剥离出去,以股份的形式卖掉了。

        于是社会上又出现了不少专门为天海集团跑运输的养车户。对于一个在天海内部有关系的人来说,投资买一辆货车,就等于在天海安装了一台赚钱机器。

        每天早晨,天海货栈门前都聚集着大小车辆和货车司机,有的已经提前预定了半个月的货运计划,有的签订了三天的货单,有的什么也没预定,就在门前等待临时安排。

        为此,天海货栈门前又出现了一个新兴行业——货贩子。

        货贩子多是天海职工的子弟,一批游手好闲的浪荡公子。有的在天海有个职位,有的根本没工作,都是些社会上的坯子。

        他们的主要活动就是通过天海内部的关系,首先拿到订单,然后转手卖给货车死机,从中赚取差价。

        在天海内部没有关系的人,无法涉足这个行业。而只有关系没有“实力”的人,势必被这些坯子赶走。

        柯冰也成了天海门前货贩子的一员,没人理解他的意图,大刚也只是一笑了之:“我刚进厂时不是也要先下基层锻炼吗?他也少不得这个过程。”

        苗丽对柯冰的“工作”也有耳闻,更是嗤之以鼻:“老鼠会飞了,顶多是个燕别虎子,永远成不了龙!猪洗干净后,还要往泥坑里滚;小沧州来的坯子,准往坯子堆里扎!”

        柯冰却不理会别人说什么,他对运输业相对比较熟悉,尤其对货栈这种混乱局面,更是如鱼得水。

        回天津前,柯冰就在沧州货场混,那是铁路上的一个货场,南北各地的各色货物卸车后都要从那里用汽车往外运,形势比天海货栈混乱得多。

        柯冰有道上朋友撑腰,还有公安等部门为后盾,就是所谓的“黑白两道”,所以很快就在货场站稳了脚。

        当时货场一带有好多势力,柯冰故意搅乱运输市场,然后“有关部门”出面治理整顿,甚至公安部门专项打击,最后挤走了劲敌,剩下的小股势力很快就被柯冰摆平了。

        柯冰应大刚的邀请回天津之前,沧州货场运来了大量甘蔗,很快就销售一空,于是又有更多的甘蔗到货,堆积如山。

        甘蔗的主要销路不是百姓食用,而是卖给当地的糖厂。糖厂轧汁后,可以把渣子卖给饲料厂和造纸厂,等于成本大大降低了,所以大量收购。谁都看得出这是一笔好买卖。

        由于柯冰决定跟大刚回天津,对甘蔗的运输这块肥肉表现出一种淡漠的态度,于是多股势力迅速渗透进来,一时间,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货场就象一个难民营,拥挤混乱,尘土飞扬。大大小小各种车辆你挤我争,门口收费处更是乱中之乱。收费员共四个女孩,班长是个三十岁左右的老处女,泼妇般满脸凶光地对着准备出门的“衣食父母”们高声叫嚷,丝毫没有文静工作的文静。

        那些来拉货的司机们也都是些老油条,能混出门肯定不自觉交费。见收费员来追,故意装糊涂:“牛姐,我给你多少次了,你怎么要起来?

        【本章阅读完毕,更多请搜索第一书屋;http://12w.org 阅读更多精彩小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推荐本书
迷失 第15章 (3 /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