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很快摆在了董事会的桌面上。
大刚终于下定了决心,一定要彻底改变被动局面。
出了这么大的问题,谁也不敢一力承担。那些反对成立车队的人都寄希望于柯冰一人身上。柯冰成了众望所归。
柯冰试探地看着大刚和众人,显得很没信心,连大刚心里也没底了。柯冰揶揄到:“我说个不成熟的办法不知行不行?”
临被淹死的人,即使抓到一把稻草也不会轻易放手的。众人一起来关注柯冰“不成熟”的办法。
柯冰继续闪烁其辞地说:“我在货运行业有些朋友,也了解一些行情,所以就一厢情愿地设计了这样一个方案,仅供参考,行不行最后还要大家说了算。”
虽然语气谦卑,但牢固地确立了自己的权威地位。柯冰继续说:“我打算找一家投资公司,专门为我们购买所需车辆,车型和数量由天海集团确定。每个部门需要多少都报个数上来,由集团统一与投资公司签订租赁协议。另外,各部门经理所需的轿车也可以同时解决,目前我们的部门经理洽谈业务很寒酸。
这个建议当然非常好,但是如何实现?费用多少?谁肯投资?众人都看柯冰如何计划。
我们租用投资公司的汽车相当于批发,所以在费用上可以享受相当大的优惠,就按目前市场价格的三分之一怎么样?这样能为我们节省一大部分开销。“
到此,人人心里都在盘算一笔帐。成立这样庞大的一个车队,所需资金是相当大的。如果只按市场价的三分之一收取租金,投资方能不能收回成本啊?即使盈利,利润也太低了!谁愿意投资这么大而收益这么低呢?
这时柯冰又抛出一个更让人难以置信的优惠政策:“租金我们每半年一结算,等于组建车队初期,天海不花一分钱,而且还能节省半年运费解决流动资金短缺问题。半年后我们只需花现在运费的三分之一,然后继续拖欠运费。”
此时人们考虑的已经不是天海集团是否同意这样的计划了,而是考虑哪里会有天上掉馅饼这样的好事?难道投资公司的老板是疯子?
人们在下面交头接耳。这些老油条们,不明真相前是不会轻易表态的。他们迅速盘算着自己能不能筹资组建这样的车队?按柯冰的报价能不能盈利?如果能和柯冰进行抗衡的话,是否需要通过竞标来决定谁来成立这个车队?以及自己能有多大胜算?
粗略地算来,没人能和柯冰抗衡,他开出的条件很难说赚钱。更大的难题是,谁也没有这么大的资金投入,没办法去和他较量。而且柯冰还为各部门解决了轿车问题,他肯定会受到各部门的支持,嫉妒的同时不得不佩服柯冰考虑问题周到。
然而柯冰的优惠政策还没有说完,他的发言不止让人们感觉难以置信,而且发现柯冰简直是痴人说梦。
“付清四年的租金之后,车队就完全归天海集团所有,届时我们将在财产所有权上真正有了自己的运输公司。”
柯冰的话掷地有声,众人又一次目瞪口呆,大刚却笑了:“烙饼,别在股东大会上开玩笑好吗?”
大家都随着大刚的态度笑了。
会场气氛一下子活跃起来。
众人猜测,柯冰很可能要用反证法来否定天海集团成立自己的运输公司的可能性。中国古代有不少谋士或说客,他们专门靠巧妙的言词和机敏的智慧出人意料地说出人们无法理解但又茅塞顿开的道理来,以达到某种目的。
【本章阅读完毕,更多请搜索第一书屋;http://12w.org 阅读更多精彩小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