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章 (1 / 2)

+A -A

        吃过“早饭”,已经快正午了,半山村悠闲的慢节奏与李月的分身乏术极不相称。她一出门就得到天黑才能回来,因为她必须“慢慢”地走遍全村。

        李月走后,家里并不清净。李贵山是村长,人缘非常好,年近五十,辈分适中,所以在家里迎来了一批批拜年问候的乡亲。

        大概由于昨晚柯冰的睡姿非常标准,李贵山对他的热情开始增加,迎来送往的百忙中还不忘抓紧时间与柯冰聊天,柯冰也明显感觉到他们之间的距离在缩小,于是也找机会向他问一些关于李月的身事。

        来往的客人络绎不绝,李贵山说的话也断断续续:“六十年代末期,半山村来了一对知青,说是上山下乡,扎根农村,来这里安家落户的。半山村几乎与外界隔绝,对当时的阶级斗争并没有太高的热情,村里只被定了一户富农,就是老栓他家。一家人精打细算、勤俭持家,却成了坏分子,被山外来的红卫兵将老栓他爹”揪“走了,之后半山村就一直很太平。因为红卫兵来这里一趟太难了,所以很少来这里‘闹革命’,半山村也就很平静地接受了这一对年轻人。”

        又一批拜年的客人走后,李贵山继续说:“秋后的一天,刘毓明——就是月儿的亲爹,突然来求我去请接生婆,说李念月——月儿她娘早产。我给他到村西头找去了,回来时他已经被山外来的红卫兵给抓了,说是隐藏在这里的阶级敌人。可怜的月儿,从出生就没见过亲爹。”

        柯冰感觉心在下沉,等又一批客人出去了,他赶紧问:“她爹就没回来找过她们?”

        “老栓他爹先给放回来了,他说从咱们半山村抓走的特务想逃跑,被处决了。

        后来我们才知道,月儿她爹娘是大学同学,因为成分不好,就和父母划清了界限,随着上山下乡的洪流一起来到偏远山村,他们早和父母一刀两断了,仍然要被牵连,所以李念月就让月儿姓李,一出生就和‘特务’父亲断绝关系。“

        柯冰虽然年轻,但是对当时的政治气候也有所了解,就继续追问:“他们是哪里人?”

        “我们没找到档案,只听他们自己说是天津的。”李贵山又迎来新的客人。

        柯冰等客人走后才小心翼翼地问:“她娘是怎么——没的?”

        李贵山叹气:“从后山嘴那里滑下来的。当时月儿才两岁多,实在太可怜了。我们找到她时,应该说还有救,可是这里缺医少药的,又送不出去,眼看着她被耗死了。当时孩子一哭,在场的人都跟着哭。”

        柯冰疑惑地问:“她爬那座山干什么?早晨上坟时我见过那座山,又高又险!”

        “其实我们也不懂,只知道很有用。”李贵山思考着从头再讲:“当年山外来了一个科考队,我们谁也不懂什么叫科考队,只有李念月懂,正好她刚生了孩子不能出工,就替我们村负责接待和配合科考队工作。后来科考队要回去搞批斗,月儿说这项工作很重要,不能半途而废,就留下了他们的设备,等他们批斗完了再回来。可是他们再也没回来。

        李念月就拉着村里十几岁的娃们和她一起去爬山,让娃们帮她立标竿,她用镜子照了再画画。后来娃们说,她画的画还不如娃们画的好呢,明明是一座山,她画出来是一湖水。还好意思托人捎出去给科考队!“

        柯冰略一思索便明白了:“是不是她画的画都是大圈套小圈啊?”

        “是啊!”李贵山很吃惊:“你怎么知道?”

        柯冰解释:“那是等高线。”

        “对,她是和我说过那叫什么线,但是我们不懂,想让她回队里参加生产。结果山外突然送进来好多东西,而且县长亲自来到半山村,县长可是我们见过的最大的官啊!

        我们才明白,李念月画的圈可有用了,县里专门为她送东西进来,让她继续画。“

        柯冰不再问什么了,他已经能够靠想象把故事拼接起来了,但是讲故事的人却停不下来了,因为他认为最关键的部分还没讲:“那年山里闹饥荒,山青菜都被蝗虫啃了,我们不但买不进农药,而且连口粮都没有,村里已经有人被饿死了。条件好的也只剩下一口饭,饿死只是早晚的事。我们找大队书记求救,可是大队书记正在为‘大灾之年夺高产’庆功呢!是李念月给县长写了一封信,用她画的画,换来粮食,救了全村人的命!”

        柯冰似乎明白李月倍受乡亲们爱护的原因了。

        李贵山已经说得眼含热泪:“念月知道自己不行了,就把月儿委托给众乡亲,并要求我们把她最后画的几十张图还有她写的好几本记录送出去,说能给我们换回来今年的口粮和明年的种子。我们赶紧追问她还有什么亲人?我们得给孩子认亲去。她却哭了。她从来没在我们面前流过泪,她生孩子时男人被抓走,也没在别人面前流过泪,可是这时她却流泪了。她说为了月儿好,就让乡亲们收养她吧。她忍受了不知多少痛苦才和家庭彻底决裂,划清了界限,不能再让月儿受同样的罪了。正好我们都姓李,就让她做我的女儿,好有个安定的家,同时拜在场所有人为干爹干娘,她只求乡亲们一件事,就是送月儿念书,并时刻提醒孩子,一定要争气,要有良心,别忘了乡亲,长大后必须要飞出大山,记住回来帮乡亲们造福,不许留在村里赖着不走。

        当时她已经在痛苦中煎熬多时,神智有些不清,我们听到的话很矛盾,不知她到底要孩子怎么样?一会儿说出去,一会儿说回来。我们就都记下来,一并告诉慢慢长大的月儿。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推荐本书
迷失 第54章 (1 /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