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九忙道:“武老爷,你就别夸犬子了。他那些三脚猫功夫,怎么能和先生相提并论?他一来,可叨扰武老爷不少。”
武老爷又找先生来,说给孩子取个名字。先生一听,忙取了笔来,在纸上写了两个字。又问老九道:“你家按不按字辈取名?”
老九把家族的字都忘了,随即道:“不按。”
先生便道:“既然这样,那就叫这两个字吧。”
老九不识字,装模作样的看了一遍,示意孩子去看。孩子看了,朝老九道:“先生取了振华两字。”
老九听罢,微微一笑道:“先生果然才高八斗,取出来的名字,就是不凡。还不谢先生大恩?”
老九前面一句,是夸先生的,后面一句,转头来对孩子说。孩子听完,连忙朝先生一礼,谢了又谢。先生看着喜欢,不禁道:“这个孩子,聪明伶俐,还是我教的第一个如此聪慧的弟子。”
武老爷听了更加喜欢,朝孩子道:“振华,你见过了先生,再去见见你两个姐姐。以后你和她们一起读书,一起习字,可别太生疏了。”
钱振华点点头,朝武老爷道:“请老爷放心。”
武老爷带着振华,朝后院去了。老九朝先生道:“先生,如今正逢乱世,学了些字,难道还能参加科举?”
先生捻须笑道:“参加科举?习字可以增长见识,并不一定要参加科举。像咱们这个地方,几乎都是有钱的人说了算,什么县太爷之类的,哪里管得着这种地方?做官的,还不如多习几个字,做些清闲的活,不至于太累。等到遇上了好年头,说不定就能一跃青天,做那高官,享厚禄了。不管什么时候,识字都是非常有用的。”
老九不懂,心想我一个字不识,不也在一线天混了那么多年吗?而且整个一线天,谁敢不听我的话?要不是老爷子临终前交代要让孩子识字,我才不愿让他来呢。
先生见他不说话,也不和他多说。毕竟不是同路人,说话都有隔阂。
武老爷带振华和两个女儿见了面,就留他在那里。自己走了出来,朝先生道:“先生,以后振华就拜托给你了,你放心,用度之类的,不会少你一分。”
先生拱手朝两人一礼,微笑着道:“既然他们都认识了,那我去教他们也!”
老九听着之乎者也的东西就烦,见他如此,也不去回礼。武老爷见老九这般,等先生走后,才道:“其实我不过让女儿们认识些字,并不想她们学什么之乎者也。不管到了什么人家,至少账目得看懂。要是连最基本的都看不懂,难免会吃亏。”
老九翘首,心想武老爷花银子让女儿们识字,原来是想去接管大户人家的账目,这如意算盘,打得比谁都还精。
老九告了饶,便去做工去了。
武老爷见老九去了,时不时的把振华叫过来,考考他。这振华果真厉害,不但四书五经,背得滚瓜烂熟,就连唐诗宋词,无一不精。先生考他都考不着,武老爷怎能考着他。
武老爷见振华如此了得,悄悄嘱咐两个女儿道:“你们要多和振华学习,不得欺负他。和他搞好关系,要是他能看上你们,那最好不过。要是他不喜欢你们,也得投其所好。”
两个女儿忙应了一声,小女儿却疑虑了,朝武老爷道:“爹,他不过木匠的儿子,咱们犯得着这么对他吗?”
武老爷瞪了小女儿一眼,伸手搓着她的脑门道:“没长脑髓,尽说这些没头没脑的话。像他这样的,能找到几个。他要是去参加了科举,考了状元,那就不止荣耀一门了。”
两个女儿似乎明白了武老爷的用意,可没过多久,便听说已废除科举。武老爷有几分失望,找先生问道:“都废除科举了,还识字干嘛?”
先生怕丢了饭碗,朝武老爷道:“虽然废除了科举,但朝廷也会用其它的方式录用人才。什么时候,文人都会得到重用的。”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