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1 / 2)

+A -A

        说到最后,考试问题总算是告一段落,荀彧也终于开口,说出他此行的主要目的,“你们两有没有兴趣做博士?”

        这句话一说,顿时除他之外,在场的两人两猫全都处于呆滞的状态。

        注1:掷果潘郎,潘安,晋朝人,美男子,大家都知道。

        注2:张丹枫,《萍踪侠影》的主角,标准配置的白衣书生啊,p,请华丽丽的无视那个天雷的电视剧版本。

        注3:跋扈将军,梁冀,东汉时外戚专权的代表之一。其妹为是汉顺帝的皇后。永和元年(136年)成为河南尹。汉顺帝时因皇后的关系,梁商成为辅政的大将军,梁氏一族左右国政,141年梁冀代父亲成为大将军,顺帝死后,2岁的冲帝即位不久就去世,梁太后(即梁冀之妹)立8岁的质帝。因质帝当面称梁冀为“跋扈的将军”,次年即被他所毒杀,另立十五岁的桓帝。此后他更加专擅朝政,结党营私,且大封梁氏一门为侯为官。

        为人比较诡异的嗜好是养兔子,专门霸占两天作为兔苑,用来养很多兔子,比起圈地运动这种羊吃人的运动,兔吃人的时间要早了一千多年。当然还喜欢强抢民女,称她们是“自卖人”,就是传说中自己愿意卖身为奴的那种。

        到延熹2年(159年),梁太后逝世,早对梁冀专权乱政不满的桓帝,借宦官单超、徐璜、具瑗、左悺、唐衡等五人之力杀死梁冀,其全族都一并被杀。

        注4:龙堂续,田中芳树作品《创龙传》的主角之一,南海红龙王敖绍的转生,华丽而毒舌的美青年,四兄弟中的老二。

        注5:性恶论,认为人与生俱来就想满足欲望,若欲望得不到满足便会发生争执,因此主张人性生来是“恶”的,“其善者伪也”,须要“师化之法,礼义之道”,通过“注错习俗”、“化性起伪”对人的影响,才可以为善。

        作者有话要说:这章码的好痛苦,荀彧乃也很难处理啊。

        总之是交代了一下荀家的背景以及孔融的学说,算是铺垫吧。

        基本上是参考了维基,……应该错误不多吧。

        看在这么辛苦的份上,看完的同学麻烦拍个爪吧。

        ☆、第二十章猫的回应

        说到最后,考试问题总算是告一段落,荀彧也终于开口,说出他此行的主要目的,“你们两有没有兴趣做博士?”

        “哈?博士?”糖猫顿时觉得这篇文章是不是跑题了,就连这个时代也出来了博士——这只是穿越的!糖猫顿时显得激动起来,“天王盖地虎!”

        “?”荀彧显得一头雾水,“此话怎讲?”

        老猫无奈的伸出爪子捂住脸,叹了一口气,然后迅速的遮住糖猫的嘴,“哈哈……她抽了,不要理她。”向着荀彧这么应付着,有迅速的在糖猫的耳边轻声提醒道:“这个时代也有博士的喵!”

        随即老猫又迅速的扭过头来,“那个,我们可以考什么博士?”明经(注1)——那个经真的一点都不清楚,明律——虽然汉朝废了秦律三千,但是这么多年累计下来,皇帝的诏书不少,听说穷大汉四百年也不过出了一个明律,还是放弃吧。而且貌似这年代主要的方式还是举孝廉,她两又不是钱多的没地方花,有空去花钱买人宣扬自己所谓的“rp大婶的光辉”。

        “明算博士,有没有兴趣?〃从这段时间的交流以及之前所获得的情报,荀彧迅速的推断出,这两个“真名”为敖绍和令狐冲的少年,绝对不是儒家的血脉,倒像是战国末年百家争鸣的遗族。

        “明算是干苏米的?和算术有关系咩?”不懂就问是好品德,来自未来的糖猫知道这样除了解惑之外,还有拉近人际关系的好处,自然是驾轻就熟。

        “连这都不知道!”这么不怕死说出来的绝对不是一直跟在糖猫身边帮她打下手的郭四,而是理论上经常充当老猫的打字机的郭三,他接着说到,“明算博士自然就是在算学上见识卓绝的博学之士。”

        可能是今天受到的刺激比较大的缘故,郭三失却了平常的隐忍,似乎想要凭借什么来维持他心里的平衡。这也难怪,平日里,两只猫觉得在学校里要应付曹丕的挑衅,暗地里要提防着袁熙和司马懿,一天下来虽然不至于是精疲力竭,但也说不上是显得发慌,哪里有兴趣和闲工夫去效仿那历代穿越女,忙着炫耀自己的全知全能,更有甚者,类似于荷尔蒙散播器,巴不得将所有遇见自己的雄性生物一网打尽。

        平常缩在窝里的时候,除了忙着在各自的实验室理论联系实际之外,两只猫还忙于疯狂的基础知识补课,不知道要在这个世界上生存多久,基本的知识哪里缺少的都要补回来,剩下的就是复习自己的医学知识不要忘记了。哪里有时间在这些无关紧要的人面前展现自己懂的什么什么的,以至于,郭三郭四连糖猫与曹丕的不对盘都没听到大风声,至于之后的几次交锋,更是一点端倪都没有察觉。若不是主人下了命令要注意这两个孩子,估计就会当是平常人一般忽略过去了,在他们还没有了解为什么自己的主人如此重视这两个黄口孺子之前,又遇到了更大的冲击。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推荐本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