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1 / 4)

+A -A

        这个年代,对于女子的束缚没有后世那么严苛。虽然有班昭这种估计由于自身缺陷改嫁不能的丧偶的物质靠写出《女诫》来出卖女性自身的权益来博得所谓的贞女烈妇的名声,但远没有后世程朱理学站上风时正经家的女人都要大门不出二门不迈那么过分。

        然而,这个时代,文盲率高到了不可思议的地步,就算是世家,也不是人人都能够识字的,更不要说这里终究还是父系社会,女子识字那可是稀罕事。在司马懿看来,敢于允许自己的姐妹女扮男装进书院,这需要很大的胆识。

        越是身在世家,实际上兄弟姐妹之间的情分就会越加淡薄,尤其是那些历史悠久在朝野中影响力巨大的家族,这种现象尤为显着。实际上,这是因为汉朝的继承制度,尽管在爵位上是贯彻着嫡长子的制度,皇位也是如此,但是在财产上却主张的是诸子均分,加之尽管儒家提倡大家族的同居制度,可从秦朝一直沿袭下来的有两个以上的儿子就分家的制度依旧具有相当的影响力。无论是不是正室所生,都有参与分配财产的权利,因而像是袁熙之父袁绍虽然是庶子,但却比身为嫡子的袁术更能够吸引其家族的门生故吏也是不稀奇的事情。

        为了今后的发展,正室所生的子女之间,以及正室与妾室所生的子女之间,竞争关心乃至于勾心斗角都是无法避免的事情。像是袁绍的几个儿子之间,曹操的几个儿子之间,所作所为都与兄弟二字相差太远,这也算是生为士族难以逃脱的宿命吧?即便是司马懿,对着自己的兄长也有心结。

        毫无疑问,在司马懿看来,这两只猫是士族,而且是一家子,但是他们之间却没有猜忌和提防存在,有时开开玩笑,有时打打闹闹,自然而然的像普通人家的兄弟姐妹一样,而不是所谓的“兄友弟恭”这类冰冷的关系,在彼此面前说一句话或是做一件事都要小心翼翼。私底下,他是非常羡慕的。

        糖猫绝对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淑女,就连下等人家通行的《女儿经》(注1)也在司马懿看来,纵容她做自己想做的事的老猫,却的的确确是个好兄长。(大误)

        正当司马懿这么暗自感慨的时候,忽然之间,郭四走了过来,他在老猫身边低声的说了几句,老猫立刻抬了抬眉毛,显示出很感兴趣的样子,“居然有这种事情,本猫去瞧瞧。”

        说着,她站起身,后头看了一眼司马懿,“仲达,顺便过来帮忙如何?”

        觉得有热闹可凑的司马懿没有多做犹豫,当下应承了下来,跟着来到门口。

        “是你?”在盯着眼前这个看上去黑乎乎的物质看了半饷之后,老猫从记忆存档中调出了之前的图像,居然是自己第一次在这个时代遇到的三只手。(具体情况参见《风起建安》)

        “是你!”与她相比,显然眼前这个物质受到的惊吓程度更大,“你你你……你怎么会在这里!?”

        “这里是本猫的地盘,我在这里有什么不可以?”尾音上翘,脸上坏笑,像是找到了有趣玩具的猫。

        “恩公呢?恩公在哪里?我有事跟他说。”对于这个不知名的少年来说,上一次老猫所表现出来的那种冷酷无情(老猫:==哪有,明明糖她做的比本猫更过分)吓到了,相对于对他的同伴有救命之恩的糖猫,他对老猫深感畏惧。

        老猫不知什么时候摸出了自己的折扇,一开一阖之后,果断的说道,“在下是这家的家长,有什么事你同我说也是一样的,否则——就只好请你离开了。”无论之前郭四所传得到底是真是假,老猫都没有这个意图去凑热闹,有两个住在同一屋檐下就够麻烦的了,更何况再加上这里的一串。

        今天来的可不仅仅是上次这只三只手一只,除了他之外,还有六只公的一只母的,穿着这个时节看来单薄的吓人的衣衫,补丁倒是没有,因为已经是衣不蔽体了。乍一看都面黄肌瘦,典型的营养不良,类似于之前课文里的小萝卜头,好在收拾的还算干净,没有像一般的乞丐那样,看上去就存在着携带传染病的威胁。否则,老猫肯定是会华丽丽的消灭掉自己的同情心,打发那个谁去赶人,来个眼不见心不烦。

        也许是觉得老猫绝对不是一个好说话的人,那物质也没敢再蘑菇,当下直接了当的说道,“我是来替小妹感谢恩人的救命之恩的。”说着,就把糖猫那日的行为蜻蜓点水的说明了一番,出于糖猫的警告,他并没有说出起死回生的神迹。不过说的时候,眼神中的崇敬之情是难以掩盖的。

        注1《女儿经》一说在明代成书,此处考虑是顺口溜的形式,就放在这里了。

        做人做到《女儿经》这种地步的,不如买根粉丝吊吊死算了。

        女儿经,仔细听,早早起,出闺门,烧茶汤,敬双亲,勤梳洗,爱干净,

        学针线,莫懒身,父母骂,莫作声,哥嫂前,请教训,火烛事,要小心,

        穿衣裳,旧如新,做茶饭,要洁净,凡笑语,莫高声,人传话,不要听,

        出嫁後,公姑敬,丈夫穷,莫生瞋,夫子贵,莫骄矜,出仕日,劝清政,

        抚百姓,劝宽仁,我家富,莫欺贫,借物件,就奉承,应他急,感我情,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推荐本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