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 (1 / 4)

+A -A

        老船头说:“这真不能怪我,约了三天接人,连根毛也没捞到。”

        魏淑子问道:“有人失踪,你怎么没报警?”

        老船头缩着头说:“不报,不给报,怕影响地方名声,你们要不是警察,我才不睬咧,那鬼地方谁乐意去?”

        吃完饭,老船头把客人带进船舱里休息。魏淑子一进去就被挂在木板上的全家福照片吸引了,照片上有老船头、一对年轻夫妇和一个小男孩。那个小男孩约摸有五六岁,被年轻的母亲抱在怀中。

        魏淑子指着照片问老船头:“这照片上是你的孙子?长得挺壮实,怎么没见到人?没跟你一起住?”

        老船头叹了口气,拿下照片放在腿上轻轻抚摸,呐呐地说:“我这小孙子身体不大好,在水上住不方便,跟我小儿子搬去县城里住了,这打漂的日子老一辈是习惯了,不能用咱的习惯去影响小辈,你说是吧?”

        魏淑子就着父母子女的话题跟老船头聊了几句,知道他有好几年没见过小孙子,儿子推说忙,忙着各地跑生意打拼,老船头连他们住哪儿都闹不清,只能在心里惦挂。

        老船头趁着聊天的兴致谈起第一次进入魔鬼眼的经历,那次是为了寻找失踪的旅客,渔民们通过洄流水带到达面朝大江的魔鬼眼洞窟,但那座洞窟是个死洞,有进口没出口,里面只有一个水潭,众人寻找未果,正打算撤出。就在这时,洞里的深水潭发生了变化,水面迅速下降,像是有台抽水泵正在潭下运作,把水全部都抽走了。

        老船头观察下降的水面,发现水流打着旋朝西侧涌动,怀疑那面潭壁上有个出水口,于是绕出去一看,竟看见洞外干涸的深沟里水光盈盈,在月光下宛若一条银丝织成的缎带,水位还在持续上升。

        当时,老船头带着几个胆大的渔民在涨水的深沟里打竹漂,这才找到了魔鬼眼真正的入口。入口后面还有一段水路,水道打了七个弯才看见陆地。

        这段描述和路线图倒是对上了,顾易贞小声问周坤:“要不要把图拿出来给他看看?”

        周坤摇摇头。

        老船头继续往下说,登岸后,他们几个兄弟沿洞道往前走,没走出多远,意外发生了,一兄弟带着的猎枪毫无征兆地自爆,导致二人受伤,其中猎枪主人的伤势较重。

        老船头见状,赶紧叫兄弟们回头,一转身,所有人都懵了,面前一片白雾茫茫,这雾浓成什么样?低头看不见脚。你说这洞里下大雾奇不奇怪?别是出了什么鬼。老船头等人也觉得背脊冷飕飕的,浑身发怵。

        按说这离岸不出两百米,一条直不笼统的隧道,就算闭着眼睛也不会找错方向。可老船头几人愣是在大雾里摸索到不知人在哪、路在哪,走了半个多小时才总算找到竹筏。也就那一次,把老船头给吓怕了,从此往后,就算再进魔鬼眼,他也打死不上岸。

        说到这里,老船头猛地一拍脑门,像是想起了什么大事:“你们警察都带着家伙吧?”他比了个拿枪的手势,然后说,“那不能带进去,会爆膛,火星子大点儿都不成,说炸就炸。”

        老船头举了个例子,就说曾经有人打着火把进洞,一到下雾的地区,那火苗蹭的窜上天顶,流星四射,溅出来的火焰电光火石地顺着岩壁游走,变成几条熊熊燃烧的火龙,游到哪儿,就听到哪儿传来爆破声,还没弄清是怎么回事,就见大火噼里啪啦地烧上了人身,势头旺得很,扑不灭浇不熄,只能眼睁睁看着一个大活人被烧成焦炭。

        怀疑是雾气里有某种成分,那种成分对人体没害,和火或者硫磺之类的易燃物碰在一起却会产生化学反应。这么一来,所有能喷火的防身工具全都用不起来。老船头建议给行李减装,东西越重,打竹漂的风险越大。于是几人把衣服毯子等生活用品全出清,把衣食住行相关物品和应急装备并入一个包,让炮筒背着,其他诸如钓鱼线、军刀卡等个人急救物由每个人自己保管。所有物件全部分类装进防水袋,保证不会受潮出故障。

        这晚,在渔队队长的安排下,一行人住进了渔村最“豪华”的水泥船,这艘船有上中下三层建筑,最上层就是专门用来招待游客的舱室。

        魏淑子登上铁杆围成的眺望台朝江面上望去,月光下的景泛着青色的冷光,柔美中透着让人沉溺的死寂。天空中,淡淡的薄云从容流动,一群候鸟从黑压压的山影里腾出,排成一线飞过醇厚如墨的天底。

        、魔鬼眼七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推荐本书
人魔借犊 第41章 (1 /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