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莲大呼小叫:“又是我?怎么又是我!什么都叫我来做,那你干什么?”
魏淑子挎上包,抄起桌上的记录纸:“我出去转转,你留下来,万一姚如意又发羊癫疯,多个人好帮手,有什么事打我手机。”
说完大步跨出去,洪莲气得在后面猛跺脚,尖声怪叫:“我还没吃早饭啊!”
魏淑子只当没听到,出门后深吸一口气,再慢慢吐出来,肩上轻快不少。虽然还没到六点,街上已经聚集了不少人,早餐摊点也在牌坊下摆开了。魏淑子看到李老太在早饭摊上,李继生和几个妇女都围着她坐,也走过去,搬个凳子硬是往人家中间挤,顺便叫了碗小米粥,买了两个包子。
李继生没敢住在自家鬼宅里,他和李老太是亲戚,就在老太家借宿了一宿,见魏淑子来,赶不及了凑上前打听:“昨晚有没有查出什么来?”
魏淑子说:“有,你们这附近有没有竹门楼?”
记忆画面虽然零散,但是有几幕场景反复出现,印象最深的就是一座竹门楼。
粥摊老板把粥端上桌,顺口说:“我们这儿竹门楼多了,街巷里,山上,林子里,哪儿都有。”
李老太嘬着嘴喝粥,细声细气地问:“魏家丫头,你说的是哪一道门楼?竹门楼上写着字儿,咱这儿就用竹门楼来分区的。”
“字我记不清了,上次来的时候没仔细看,应该是在山上。”魏淑子回忆了一会儿,扬手比划起来:“没错,是装在上山的台阶中段,有三道门,一大两小,上面是四角飞檐,中间的门有上中下三重檐,规模挺大的。”
李继生一拍桌子:“不就是龙女庵那座门楼吗?上城区就这一座三重檐的竹门楼。”
魏淑子留心了:“龙女庵?就是供奉观音菩萨座下的那个龙女的庵观?”
旁边有个带儿子的大婶插话:“是啊,是个送子龙女,咱这儿的习俗,在怀之前都得去求个子。”
李老太摇头晃脑地说:“不止是送子,还护子,谁家小孩儿要是有个什么头疼脑热的,去上柱香、求个平安签,包好。”
魏淑子接着话头问:“那么灵?那不如叫姚家嫂子赶紧去拜拜呢,说不定拜了就好了。”
粥老板够过头来说:“怀上了最好甭去拜,以前就有过孕后拜出事儿来的,依我看啊,前头那三个大肚婆和小姚,就是怀上后非去还愿,被香火气冲坏了身子,人气一弱,很容易被产鬼找上当替身。”
李老太横了那粥老板一眼,捏着腔调嘀咕:“真是睡不着觉怪床歪,没听过拜出事儿来的,浑讲!”
大婶家儿子呛了水,剧烈咳嗽起来,大婶忙把孩子竖着抱高,一手圈腰,一手拍背。小男孩把头靠在母亲右肩头,咳了会儿就打起嗝来。
魏淑子觉得大婶抱娃的姿势很熟悉,好像在哪里见过,于是说:“阿姨,你儿子长得真好,我能抱抱吗?”
大婶听人夸儿子,脸上乐开了花,当然没意见。魏淑子不喜欢小孩,尤其讨厌小男孩,也没好好抱过孩子,只照着洪莲演示过的姿势,用右臂兜住小孩的屁股来承重,左手环住背部,让小男孩面朝后趴在右肩上。她托着小孩来回走两圈,发觉这姿势用来抱小孩很自然。
那白衣女当时怀里抱了小孩出去的?姚如意是左撇子,如果是按这种姿势来抱小孩,应该习惯于让小孩靠在左肩上,洪莲说左肩部位发暗,难道是被小孩的头给挡住而产生的阴影?
魏淑子把小男孩交还给大婶,掐住下巴,脑中思绪急转。如果那白衣女真是姚如意灵魂出窍,那她手里抱着个小孩走出去是意味着什么?那小孩必然也是灵魂,为什么能看见鬼的洪莲却看不见那小孩?
正思考时,手机震响,魏淑子掏出来接听,洪莲焦急的声音在那头炸开:“你快回来!姚如意昏死过去了,怎么叫都叫不醒。”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