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章 (2 / 3)

+A -A

        在春闱放榜之前,林瑜先帮着堂婶贾敏收拾收拾了府上,挑了个吉日准备搬回林府。

        还没到拜别的时候呢,贾母一边搂着林瑜,一边抱着黛玉格外的不舍。叫她说,既然女婿还在扬州没回来,这出嫁的女儿住一段时间娘家又没有什么叫人说嘴的,再住一段时间也是无妨。

        贾敏想得多了一些,在娘家里头到底大家都不自在,连鲤奴都一个字一个字地蹦出来,表示不能常去找哥哥玩的不高兴。再者总不好叫林瑜在荣国府接喜报。春闱的意义比秋闱更重一些,春闱得中之后按照殿试并不刷人的惯例,几乎就是板上钉钉的天子门生、两榜进士。

        接下来,前三甲的授官,没授官的也要进翰林院这个几乎是公认的养才储望之所。

        当然,也有不中的情况。理念也不是没有过解元郎结果没过春闱。这种时候更没必要在贾家呆着了,没人比贾敏更清楚自己的娘家已经变成了一个彻彻底底的先敬衣装不敬人的势力之地。

        所以,不管贾母和贾宝玉如何不舍,林瑜他们还是收拾了回了自己的府上。

        即便是自小没什么玩伴的黛玉都松了一口气。

        贾敏见自己粉妆玉琢的大女儿不自觉地放松了下来的样子,笑着打趣她道:“与姐妹们一道玩不开心吗?”

        黛玉不自觉的皱起浅浅淡淡的罥烟眉,道:“姐妹们自然都是好的,只是薛家姐姐叫人难说,总打听哥哥的事,什么意思呢,打量我不懂不成?”

        贾敏抚着黛玉小脑袋的手略停顿了一下,道:“你哥哥钟灵毓秀之处,百十来个合起来也不如他一人,她人好奇些也是有的,你只捡那不要紧说一两句就完了。”

        黛玉依恋地靠在贾敏的胳膊上,笑道:“女儿自然知道。”薛家姐姐不必自己父母双全,兄长又是个不着调的,为自己打算她也明白。外祖家住的这些么日子里头,金玉良缘都已经传到了她耳边的。这宝玉虽在名义上是她嫡亲的姑表兄弟,论血缘比哥哥还近一些。只是人心都是偏的,一个打小照顾她到这么大了,一个也不过这段时间见了几面。是以,她盯着宝玉倒还好说,但是主意又打到了自家人身上难免叫人不喜,

        贾敏怎么不会明白自家姑娘的心思呢,早先还没有鲤奴的时候,偌大一个林府里头就瑜哥儿和黛玉两个小的,难免更亲近一些。黛玉对这个凡有什么好的都想着她的哥哥更有一分孺慕之意,觉得薛家姑娘是要抢哥哥呢!

        只是贾敏却道是小姑娘白担心了,不说这传遍了贾府的金玉良缘,便是薛家有意,她这一关便过不去。瑜哥儿是个要做大事的,自然要一个□□稳妥的姑娘,岳家最好能帮得上忙,帮不上也无妨。只是有一点,不能是薛蟠那般惹祸的料。

        薛宝钗看着样样妥当了,却太过冷情冷心,还远远不够格。

        不过,黛玉蹙着小眉头不高兴的样子也挺有趣的,贾敏就笑眯眯地没将这一节告诉她,横竖以女儿的聪慧,等她大了一些她自然会明白的。

        “前儿你不是要给瑜哥儿绣一个荷包么,可得了?”

        黛玉摇摇头,道:“还差一些。”她才学针线不久,又不愿意做个难看的。她是知道林瑜不在意这些,必定会佩起来的。是以,更打定了主意要做好看一些,才不辜负了他的人品。

        “你呀!”贾敏慈爱地点点她的小脑袋,道,“总差那么一点,你哥哥怕是要等到明年生辰去了。”林瑜生辰在正月初五,破五节的好日子,过去了还没多久呢!

        黛玉仰头笑道:“哥哥才不在意这个,我只管做个精致的,他戴了出门才不会叫人笑了去。”

        “小小年纪这么多想头。”贾敏搂了她,不说话了。

        春闱放榜,这一回比之秋闱之时还真没有斯文多少。

        林瑜算是有经验了,自己是不愿意出门的,横竖贾敏已经遣了识字的林管家并长随出去看榜去了,他只在家里头等着消息就是。

        外头花厅。

        便是贾敏已经不是第一遭等消息了,她面上沉稳,心里还是有些微的忐忑。只是目光转向自在喝茶看书的林瑜,不由得感叹,瑜哥儿这般年纪,养气功夫却是实打实的。也许别人这时候那个书本子,贾敏还道他装模作样。只是看瑜哥儿翻页的频率,也知道他是真的看下去了。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推荐本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