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章 (1 / 3)

+A -A

        现在的读书人五体不勤的多,像聂桓这样日日闻鸡起舞的已经是异类。也许是偶像效应;在听他说过他们的林知府数十年早起练武;从未有一日懈怠之后;这个院子里的秀才举子们也跟着聂桓开始锻炼起来。

        还别说;一开始的确吃力;过了一段日子之后;不敢说身轻体健,至少那些个身板纤弱的书生脸上已经有了一些健康的红润来。

        用聂桓的话说,就算倭寇来袭;最起码能跑得过其他的书生了。

        “聂兄快别玩笑了。”其中体格最好的一个,拿过热巾帕擦了擦满是汗的头脸脖子;道,“区区倭寇;怎么能跑进建宁府来。”

        边上的读书人纷纷点头,很是赞同的模样;只是刚结束的他们实在是没有余力去反驳聂桓的嘲笑。

        要真是区区倭寇,可没这么大的胆子窝在寿宁县里头不出来,难道不该是抢够了就逃之夭夭么?聂桓笑了一声;也没将自己的猜测说出来吓他们。再说了;后面的那一句话他也是同意的,“这话很是;总督已经领军开赴寿宁,怕是不日就攻克了。”

        说起这个来,刚经历过一场□□的兴化府人显然很有话说,道:“之前王将军攻城,据说只用了一晚上的时间?”

        “不是据说,就是只有一晚。”他们都是亲身经历了这样的一场灾难,就算一直龟缩在家中没有出去,但是一些消息还是知道的。特别是说话的这个家门之前还站过巡逻的兵士,“之前还城门紧闭,一觉醒来,王将军和林知府就进来了。”

        “不过,我听乡下的亲戚说,王将军早就围住了兴化府府城,只是不知为何一直没有攻城。”说话的人压低了声音,道,“好像还是林知府来了之后这才劝了攻城的。”

        听见这话的众人想起了之前兴化府的大疫,知府不作为放任他们生死,自己一病去了了事之时的绝望。那时候的他们哪里还能想象得到,如今他们还能好端端地站在建宁府参加大比。无论中了没中,至少好好的活了下来。

        在座的几位都是幸运儿,自己活了下来,家里也没有直系长辈去世,身上没有孝,这才能够前来考试。几人对视一眼,眼中是深深地庆幸。

        聂桓却皱了皱眉,这话他也不是第一次听见了,毕竟谁都不是傻子,当初王子腾的大军驻扎在外,还是有过路的乡人看见。天下没有不透风的墙,就算没人知道王子腾到底在府城之外到底驻扎了多长时间,流言还是传了出来。

        “噤声。”在一院子的寂静中,他淡淡地道,“无论当初如何,事情已经过去了,再说下去,只会给林知府带去麻烦。”

        众人面面相觑,齐齐地应了一声。

        聂桓点点头,他是比较冷静的也比较相信自己的判断,不会人云亦云的人。当初的事情在兴化府城门甫开,允许内外走动之后,他特地出城打听过王子腾大军来兴化的时间。也在府衙做事的时候找过林瑜临危受命接任兴化府知府的吏部公文,得出了一好一坏两个结论。

        林瑜的确如他的大哥说得那样是个好官,他从京城赶过来的时间已经缩短到了极限。可以说,这一路他一个明显大家出生的公子,过得日子绝对不算好。

        而王子腾也的确拖延了时间。只不知,是他自己的决定,还是来自上面的命令。

        从本心而言,他更想相信是王子腾爱惜兵士的性命,毕竟是大疫之地。但是,这些兵士他也知道的,都是挑了得过天花的人,就算会因此良莠不齐,但是却不会有得疫病之忧。

        那么,到底为什么王子腾围城不攻,这个答案也就不难得出了。

        他看向寿宁县的方向,心里叹了一声,只可惜世上只有一个林瑜林怀瑾。

        郑家在兴化的探子显然没有全部折进接连两次的灾祸之中,在丑牛特地盯着之后,那线人快就暴露了身份而不自知。这个人还是兴化府一个挺有善名的富户,平日里要有什么,造桥修路、布膳施粥是常有的事。许是常做好事,这家人并没有什么折损。之前林瑜要求以着捐赠的名义,提高商税的时候,这一家也二话不说就抬了银子来。

        听上去像是挺低调、讲究阴司报应的一家人,没想到是东番的线人。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推荐本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