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章 (1 / 3)

+A -A

        ,唯有他们在京中替他稳住了,他在前方才好放心无虞地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正是这般。”常柯敏点点头,深以为然。想到了这里,他哼笑了一声,道,“也没什么,他风头太盛,牛痘的印象还没这么快过去,不希望他回来的人有的是。”

        说着,又指了指外头,道:“这不是还有乌拉家么?”

        之前马佳钰荣得了加封的消息引得满朝哗然,没功没劳非年非节的,突然下了这么一遭旨意,又在内阁缺了一位满臣大学士的紧要关头,里面包涵的是什么意思不言而喻。

        倒是常柯敏这些汉臣隔岸观火,好生看了一回热闹。

        乌拉家丢了这么要紧的位子,可谓是将这些年窝在手里的权柄丢了一大半。就算近年来,皇帝日渐乾纲独断,内阁的重要性已经在不断萎缩,但是有和没有之间的区别还是很大的。

        朝野中尚且如此震动,丢了位子的乌拉一族内部可想而知。对着间接导致了这样结果的林瑜,他们能有好印象那才是出鬼了。

        有这么一家在前头顶着,常林二人只需要适时引导,不走了大褶子就行。倒是林瑜最好在沿海任官的要求须得好好花一些心思。

        常柯敏默默地掐着手指盘算起来。

        第76章

        当最后一批林瑜庄子上的人完成从姑苏转移到钓鱼台的时候,时间已经近年底。

        这些勤劳的百姓已经在东番的最东头建起了一个小小的码头;供兴化和钓鱼台两地之间的临时停靠。按照原来的安排;一部分人继续前行,在钓鱼台驻扎下;另一部分的人就在东番的新地停下。

        这是一片几乎有陆地上一个府大小的土地;满眼望去;尽是希望。

        冬季正是农歇的时候;就算是地处南方的东番;进了十二月;无论是地里还是海上,丰收的季节也已经过去。就算气候依旧宜人,还是不可避免的进入了农闲的季节。

        所以;当听说北边招人的时候,有一些胆子大的汉子就将信将疑的结伴去了。横竖;闲着也是闲着。

        和郑绍划给林瑜的地接壤的天兴州、也就是如今东番最北边的一块行政区域,当地的知州大约之前就被郑家交代过了;面对出现在这里的招工人员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没有多少的表态。

        比起朝廷那边的官员不许在本省任职的回避制度;东番的因为地域小,又有其尴尬的定位的缘故。朝廷那边并不插手东番本地的官员任命,都是郑家这边直接上报;另一边直接批准;走过流程罢了。

        向知州这样重要的位置都是郑家的绝对心腹担任,是以;在执行郑家的命令上,也是毫无犹疑。

        并不多做关心的知州并不知道,在靠近他治下本州的地方已经延伸出来一道宽阔平坦的道路来。

        十个人一辆,坐在大板车上的汉子感受着这毫无颠簸的露面,都稀奇地扒着车沿、伸着头往下看去:“这一整块的大石头咋铺上去的哦,这样子平整。”

        “哪里是一整块。”有眼尖的指着刚才碾过去的一个地方道,“瞧,这不是有一条细缝。”正说着,一会子又过去一条。

        那些大汉就像是看到什么稀奇的东西一样一起惊呼:“又一条!”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推荐本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