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真是这样的话,何必选择这样缓慢的方式,以他短短的时间就能用前所未见的手段打通天兴洲和北州之间的路途,还铺出那样平整如青石的官道,他相信林瑜完全可以选择别的方式。
反正,他对那样的官道是真的很感兴趣。
“现在还是冬闲的时候,更开了春,那边的工人一定会流失一大半,也不知到时候林知府怎么解决这样的问题。”田师爷说不来自己什么心态,又有些好奇,又有种微妙地担心。他和王爷眼看着那个荒芜的土地上一座小城拔地而起,也不希望进度慢下来,对这一座城建成之后的样子很是有些期待。
又担忧道:“粮食乃是大事,这要是那边的回流得工人不足,以至于田中的人少了,粮食减产又该如何?”在田师爷看来,这是完全矛盾的地方。就本心而言,他更希望保证粮食的充裕,但是,对那边的这在建设中的城池,他也很难不去期待。
郑绍点了点头,他再欣赏林瑜,也不会在这样要紧的问题上犯糊涂,道:“离春耕还有一段时间,想不在此之前,他会给我一个答复。”
他从未觉得林瑜会忽略这个问题,只是在耐心等待着对方即将带给他的答案。一边是正在建设中不能断的北州,另一边则是重要的粮食种植,不知道林瑜会做出怎样的选择。
林瑜当然不会连这样的事情都不注意,郑绍将这一块土地划给他的时候,就是默认了这一块土地是脱离了东番自治的。
这样的话,城池的建设就是至关重要的。他从来没有想过将这些工人再放回去,既然这样,郑王爷那边就需要一个能够说服他的答案。
幸好,他一向喜欢有备而来。
这些年庄子上试验集体农庄的时候,他留心记下了各项的数据。一个在姑苏已经验证过的法子,在东番再来一遍也不难。
具体的经验已经有了,路都已经铺好,到时候只要那些东番的地主们亦步亦趋地跟着走,就不会出什么问题。而作为东番最大地主的郑氏,想必也会对这样的一份方案感兴趣的。
林瑜不仅写了信,还叫子鼠将这一回跟过来的在农事上已经出师的几个小子给一并带了过去。让他们先帮着郑氏将集体农庄给办起来,横竖现在无论是钓鱼台还是东番那边暂时都没有他们发光发热的地方。
这个小子已经被他授意可以将间作套种之法给交给郑氏,这才是农庄真正赚钱的地方。
集体农庄只是一种加强管理以及降低人力成本的制度,而间作套种之法才是提高农作物总产量的大杀器。而这样的法子还需要一定的数学基础,才能算得出增产率。
不同的作物之间的共生关系也需要研究,这都是技术性很强的东西。这些小子从土地的堆肥,到怎么样耕种才能保证地力的同时尽可能的提高产量是做熟了的,有这样的人才在,就不用担心粮食不够吃。
他考虑过拿出土豆这样的大杀器,不过,东番并不是特别是个种植土豆的地区,想了想,他就放弃了这个主意。现在各地并没有出现大规模的粮荒,这个暂时还是留一下好了。
倒是随着城市建设的进行,可以想见后期的基建只要进行下去,大笔的钱财就前仆后继的扔进去。虽然,现在那边已经可以收商税,财政正在初步形成流通。但是,人口不足的前期,投资是少不了的,而这些都靠着林瑜一个人的资产。
这时候,他倒是庆幸没有在兴化府的新糖之上没有投入大量的资金进去。毕竟,那边虽说已经有了初步的盈利,但是第一年的甘蔗才种下没多久,总体还处于投资阶段,明年才是真正收获的时候。
现在一时还不至于打饥荒,但是后续的资金也要考虑起来了。
林瑜拉过一张白纸,将数年前烧掉的计划,重新落于笔端。
就像他说的,东番是一个宝岛,有着数不清的财富等待着人们前去开发。
这一回出现下郑绍面前的依旧是子鼠,大约他已经在郑氏王府露过脸了,是以林瑜也就干脆一事不烦二主,又将他给派了来。
原本已经从建宁府中了举人回来的聂桓是一个更合适的人选,不过,他就算已经打定了主意不再往上考,而是留在林瑜的身边做一个像田师爷一眼的幕僚。但是,他对林瑜的了解到底还太少了一些,没办法,只好仍旧由子鼠出面。
郑绍听说兴化府有人来,就知道是林瑜派人来,一见是子鼠,身后还跟着几个被晒成了棕色的几个小子,倒笑了:“大材小用了。”
子鼠不以为意,道:“能用就行。”说起来,这几个小子也是高级技术人才,需要保护的种类,他来护送也不算奇怪。
将林瑜的信件呈上,郑绍一目十行地看完,就唤来田师爷将几个小子带下去,去庄子上安置,放笑道:“你们大爷还真是小气,就这么几个小子也不愿意送我,还是借调的?”
子鼠脸上露出一个似笑非笑的表情,道:“这些人都是良民,来去自由,您大可以试试。”
“罢了。”郑绍遥遥头,能够跟着林瑜抛开故土来到海外之地,本就是一种绝对忠诚的表现了,他还是不去碰这个钉子的好。暗自摇了摇头,他才对着子鼠道:“
【本章阅读完毕,更多请搜索第一版主;http://12w.org 阅读更多精彩小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