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0章 (1 / 3)

+A -A

        幸好,整个郑氏不是所有人都像他这个二儿子一样,毫无气节的。郑绍看着站出来的青年,心中难言悲喜。

        这个青年先是彬彬有礼地行了礼,然后才道:“大伯爷所言,为了东番以及郑氏的未来,可是如今贸然定下、小叔爷,是否太过仓促?”他卡了一下,总算是将小叔爷这个词从嘴里给蹦了出来。

        郑绍面对这样有理有据的质疑还是愿意解释一番的,他对着众人道:“我自然知道诸位的顾虑,但是我也非无的放矢之人。”他看向林瑜,道,“怀瑾,你怎么说。”

        林瑜对着郑绍一点头,上前一步面对众人质疑的眼神,淡淡道:“朝廷一直虎视眈眈,东番到底还能撑几年,谁都不敢说。而这里陷落之后,郑氏后裔的下场会如何,我想你们心里也一清二楚。但是,我敢说。”他环视了一圈要么沉默要么不以为然的众人,道,“我能从朝廷手中保下东番,也能给郑氏一个稳定而富足的未来。若有心随我驱除鞑虏者,我愿许他一个锦绣前程。至于,凭什么。”

        他轻笑一声,指着北方,道:“就凭我就是北州的主人。”

        当消息传到外头的人耳中,引起的混乱不提也罢。郡王妃当场哀嚎一声昏了过去,其他的女眷只听见郡王爷替国姓爷认了个义子,还准备将东番交给他时,就迫不及待地回去准备向自家老爷或儿子打听更细致的消息去了。

        没想到,众人有些嘲弄、有些深思。但一样的是他们都摇了摇头,没有多吐露更多的消息来。临走之前,郑绍还是郑重地下了封口令,但凡有一个字从他们的嘴里泄露出去,一家人都别想好过。这对依附着郡王府而生的众位族人而言,却是再现实不过的了,说来要比以后东番的继承问题更值得他们注意。

        至于,林瑜的承诺。信也好,不信也罢。如今林瑜的态度已经很清楚,郑绍的决定也无可更改。说实在话,这些族人的意见无足轻重,这个郡王爷也只是通知族人一声罢了。因为,更重要的,还是看林瑜能否降服郑绍手下的将领。

        如今郑氏家族的年轻一代在水师之中的势力近乎空白,唯一一个还能撑撑门面的郑直也被流放北州,郑氏大少爷的名头已是彻底死去。

        不过,这对林瑜来说,反而是件好事。

        他从郑绍手中接过来的其实还是一个家族式管理的企业,但是,管理方面改起来可是比分开旧式军队里将领和亲信兵卒要容易的多。

        就算是郑绍在有限的条件之下也做不到剥夺几个将领的将兵之权,这就是这个王爷的另一层担心,如今的郑氏水师已经开始尾大不掉。他的心腹固然在,但是人家也有家族。等他一走,还能管得了他们做出别的选择?

        找一个能够镇压他们的人是必然,只是以前他找不到,日夜发愁。现在的话,他在看过林瑜的军营之后,深信他能够改变这样的局面。

        至于那之后的事情,那就是林瑜的天下了。

        郑绍在郑氏族人的面前说着自己百年之后,林瑜会是东番的主人。实际上已经在想法子渐渐的放权,他还想多活几年,若是能活着看到林瑜口中的大同之治就好了。

        不同于在郑氏族人面前的开门见山,对于那些个将领,郑绍出于东番如今经不起风浪的考虑,还是缓缓图之。他准备先和几个心腹通个气,在林瑜彻底站稳了脚跟之后,再将此事在所有的将领面前摊开。

        就算如此,在那三个副将出现在郑绍的书房,看见端坐在他们的将军面前的小子的时候,依旧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还有耳朵。

        也不怪他们,林瑜看起来就不像是个将帅之相。

        林瑜看了看三个副将,一个副将手下五个千户,也就是说,郑绍可以完全信任的也就只有这一万五千人。郑氏水师分前后左右中五军,中军直接归属于郑绍,是以不设指挥使,只有左右两个副将。另外四军设最高的指挥使一人,指挥使之下才是左右副将。

        换言之,郑绍在整整五万人的水师之中实际能控制的,只有不到三分之一。一个看上去完全不多的数字,但是,其他的四个指挥使之间也不是什么铁板一块。比如眼前的这个前军中的左副将,他上头的指挥使就是更亲郑家的,否则也不会对手下的这个副将视而不见,继续重用。

        也正是因为这种种原因,东番才安稳了这么多年。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推荐本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