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章 (2 / 2)

+A -A

        还是常柯敏发话了,不方便的大件家具就送进府中,方便带走的就一路南下。面对自家夫人财不露白的反驳,他只笑呵呵地说了一句:“安心,必不会出事的。”他虽然不知道林瑜的势力到底如何,但是能做到快速而无声无息地沟通内外的,想必只有水路。

        只要他家姑娘走得是水路,那就绝对不会有安全之虞。

        果然,辰龙在暗处一路相送,直到进了泉州府由别的地支、不,生肖接手后才放心的离开。

        这一切都在常子茜毫无知觉的情况下发生的,作为待嫁的新娘,她唯一的感受就是这一路又顺利又太平,是个好兆头。

        新郎跨马迎亲,在这个时代稍微有些条件的人家,都是一项必备的流程。不过,大概没人见识过像这个新郎一样,是真的发挥了高头大马四条腿的优势。人家跨马那是不急不缓喜气洋洋,林瑜不好在府城之内疾驰,稍微加快一些速度还是可以的。

        无他,为了赶吉时。

        至于为什么他没有在昨天提前出城,而是今天一早匆匆忙忙的,其中之由实在不足为外人道。

        大约是大红的喜袍衬得人都精神起来了,就算林瑜还是一脸沉稳依旧,常子兰在看见这个已经许久没见的知府的时候,还是觉得他喜气盈腮。

        按说,就算是在城外驿站迎的亲,作为族里的便宜大小舅子们还是要尽责地拦住林瑜,尽情地为难他一番,才是常家闺女的尊贵之意。

        但是常子兰看了看身侧没出息地盯着新郎看的诸位兄弟,只觉得这时候大约只要对方笑一笑,这边就完全丢盔弃甲了。想了想,他抱过身边揪着他下摆好奇的大眼睛直往外瞅,却不知哪一房的眼生小堂弟,悄声嘱咐了一句。

        人好看就是占便宜,果然常子兰的这群兄弟根本就没能坚持上几回合,再者诗词歌赋都考过了,还能为难地住一个六元状元不成,各个心安理得地拿了红封就准备退开。

        林瑜微微一笑,正要往前迈步,就觉着大|腿上碰到一个软乎乎暖暖的东西。一低头,就看见一个眼珠子清凌凌的小娃娃抱着他的大|腿,仰着头看他。

        娃娃才两三岁的样子,哪家人家这么粗心,也不怕今天人多口杂地冲撞了。林瑜长眉一挑,看见娃娃腕子上脖子上戴着的沉甸甸的金镯子、八宝长命锁,一弯腰一伸手将孩子托抱在怀里就往里走。

        常家老宅的正堂里头,等着新郎前来迎亲的众人被这与众不同的出场方式被唬了一跳。瞬间脑子里就翻起各式各样的风暴来,不是说林知府洁身自好么,这是怎么说?

        “门口捡了个娃娃,一路抱过来也没人认领。”林瑜笑着道,“没人要我可就一并带走了。”

        还是其中一个圆脸夫人反应快,知道事情不大对。她忙以目视边上的熟人,低声道:“可知道哪个叔伯家的?”把孩子乱扔不说,还戴着这么沉甸甸的金首饰,这哪里是爱惜之意。

        一个不过两三岁的孩子,一般都不怎么领出来,哪里知道呢?

        正面面相觑间,吉时到了,常子茜在一位全福夫人的陪伴搀扶下,出了闺房来到正厅。身后还跟着喜娘、丫鬟婆子乌压压一群人,一瞧见抱着个娃娃的林瑜,竟都愣住了。

        还是常子茜反应快,她手一按搀着她的全福夫人,也不顾能不能开口讲话的规矩了,道:“哪房丢了孩子!”

        那全福夫人回过神来,心里将尽出幺蛾子的那一家抛了个臭死。又不好误了吉时,忙推着笑,亲自上前伸手道:“许是哪一家粗心了些,这会子正急着呢!”

        林瑜也没有在这个大喜的日子里给自己妻子的母族不好看的意思,只是有人居然敢在的婚礼上搞事还是叫他不渝,道:“夫人回去可得好好问一问,若是实在找不到,就叫子兰送来广州府。”

        那全福夫人额头上密密麻麻地全是冷汗,一边心里暗骂。见新郎就此松开手没有不依不饶,不由狠狠地吐了口气,接过孩子来抱在怀里,连连道:“林知府说笑了,说笑了。”

        常子茜抿起嘴来悄悄地笑了笑,有人利用她大喜的日子里做这般缺德事,还撞到林瑜的面前,她本应该恼怒的,但是看见他似笑非笑将人挤兑地没话说的样子,她却忍不住觉得开心起来。

        当然,也可能是她这几天叫这些口口声声三从四德的夫人给烦的。

        外头看见新郎就这么抱着个孩子进去的众人早就已经吓傻了,特别是亲手将孩子送上前去的常子兰,还没弄清楚这是什么情况,就见里头新郎亲自牵着新娘出来了。

        身后本该跟着的全福夫人没了踪影,丫鬟婆子们各个噤若寒蝉,也就跟在新娘边上的嬷嬷一脸镇静。过了好一会子那全福夫人找了个靠得住的熟人交托了孩子,这才匆匆地上前来。但是,这时候新娘都被新郎送进了喜轿了。虽然不符合规矩,但是却没有一个人敢喝止。好些做夫人的面上还隐隐有着羡慕之意,叹一声嫡支的大姑娘命好。

        林老管家已经在城内的大酒楼里订好了席面,现在的规矩,娘家和夫家的人不在一道吃。但是,这一场婚礼又不一样。总不能叫娘家的人都挤在驿站用餐吧,也摆不出什么好东西。

        是以,驿站这边林瑜撒了银子叫他们摆上三天的流水席,路过的都可以吃。这些好歹从泉州送亲过来的族人总归要好好?

        【本章阅读完毕,更多请搜索第一版主;http://12w.org 阅读更多精彩小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推荐本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