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2 / 3)

+A -A

        1945年6月,他作为一个由于战争而逃离原居住地的人出现在德国美军占领区难民营里,显然患有记忆缺失和声带麻痹这两种症状。声带被治好了,但是他仍然声称记忆大部分丧失,只知道于1943的9月转移到阿尔萨斯的洛林地区和斯特拉斯堡。无国籍,护照号码是304596。

        所用的名字是“利弗尔”。没有教名。

        年龄:大约四十五岁。

        容貌特征:高五英尺八英寸,重一百八十磅。肌肤很白。胡子刮得很干净,平顶头,头发呈棕色,眼珠呈深棕色,周围一圈呈白色。口小如女人。镶金牙。耳朵小,但耳垂大,这表明他是犹太血统。手小,多毛。双脚也小。就种族问题来说,他也许是地中海和普鲁士或波兰人血缘的混血儿。穿着讲究,外表整洁,通常穿着黑色双排钮扣的西服。烟瘾很大,不停地抽着“粗烟丝”牌香烟,使用一个除去其中烟碱的烟嘴。说话声音柔和平稳,会讲法语和英语,还会讲德语,有点马赛口音。

        总是板着脸,不拘言笑。

        习惯和爱好:总体上说来生活奢侈,但花钱谨慎。性欲强烈。擅长高速驾驶、手枪射击,也是使用小型武器和其它匕首搏斗行家。经常随身携带三把“永锋”牌剃须刀片,藏于帽边的丝带里、左脚的皮鞋里和香烟盒中。熟悉会计和计算知识。

        赌博经验丰富。外出时总是由两个穿着体面的身带武器的保镖:一个是法国人,一个是德国人(详细资料可在档案室查阅)。结论:利弗尔一个由列宁格勒第三处驻巴黎分站控制的可怕而又危险的苏联间谍。

        签名:档案保管员附录b名称:“锄奸团”组织情报来源:根据局本部档案室的档案和由法国国防部情报处及华盛顿中央情报局提供的材料汇编而成。

        “锄奸团”的俄语原文为“r”,系俄语“消灭”和“奸细”两词缩合而成,即“锄奸团”之意。其组织地位高于苏联内务人民委员部,直接由贝里亚亲自领导。

        总部:列宁格勒(分部在莫斯科)。

        该组织的主要任务是消灭苏联情报局和秘密警察局在国内外的各种形式的背叛变节行为的成员。它是苏联最强大、最可怕的组织,世人皆知。它在执行使命时一丝不苛,而且从未失败过。

        据称,当年逃亡墨西哥的布尔什维克元老托洛茨基被暗杀事件即由“锄奸团”

        所为。此案发生于1940年8月22日。由于苏联的许多特工和组织以前的暗杀都未成功,所以它这次暗杀的成功赢得了名声。

        接着,在1941年希特勒进攻苏联的时候,锄奸团又一展雄风。其组织在苏联军队在各战场节节败退之时迅速扩大,用以对付叛徒和双重间谍。同时,它还兼任苏联内务人民委员部的执法队。

        战后,其组织本身进行了一次彻底清洗,现在它只包括几百名技艺非常高明的间谍,分别隶属下列五个处:一处:负责苏联在国内外的反间谍活动。

        二处:拟定行动计划,包括暗杀。

        三处:主管财务。

        四处:主管人事。

        五处:对所有被告作最后判决的检察部门。

        战后,我们只抓到过一名“锄奸团”的特务,名叫高伊切夫,化名加勒德琼斯。

        他于1948年8月7日在伦敦海德公园打死了南斯拉夫大使馆的军医主任佩奇奥拉。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推荐本书
赌橱仇记 第2章 (2 /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