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浩冲到里面,只见管也平被反绑着,急忙给他松开绳子说:“管书记,我们来救你了!”
管也平说:“你们怎么进来的?”
罗浩说:“一言难尽,走,快出去。邓辉厅长在外面,他亲自指挥这场紧急营救!”又对一刑警说:“放下吊桥!”
邓辉正焦急地站在沟外面,洞内传来的枪声告诉他,罗浩已经动手了。当吊桥缓缓放下时,邓辉命令所有手电筒全部打开。
管也平在罗浩的簇拥下,走上吊桥。邓辉迎上去,激动地说:“也平,你吃苦了!”
“感谢你们,谢谢大家……”管也平握着邓辉的手说。
邓辉拨响了省委书记吕捷的电话大声报告着:“吕书记吗?
我是公安厅邓辉,我们已经在林州市的林岳山上救出管也平同志。对,对,他没有受到丝毫伤害!好,好,……“
一辆银灰色桑塔纳轿车停在林岳山坡上。葛运成、高亦健、兰晓平满头大汗地登着往山上爬。管也平在邓辉、刘玉林、罗浩的陪同下,往山下走。两道强烈的灯光停在葛运成、高亦健、兰晓平脸上。管也平大声喊道:“运成、亦健、晓平……”
他大步冲上去,四个人紧紧地拥抱在一起……
林岳山上松涛阵阵,夜风呼叫,这里又恢复了原有的寂静与安详。
失踪了的市委书记管也平踏上了新的征途!
下载
1999年8月22日——1999年10月4日初稿
2000年2月18日——2000年3月2日定稿
后记
在这本书连影子还没有的时候,我的头脑中一次又一次地活跃着管也平这样一位领导干部的形象。甚至还在10多年前,我也曾幻想过做管也平这样的一名领导干部,为老百姓鸣不平,为群众办实事,为铲除人世间的不公而鞠躬尽瘁。
在《市委书记在上任时失踪》这个书名确定之后,整个故事的结构已经基本形成,我曾无意当中告诉几位朋友。他们说,仅凭这个书名,就已经使他们仿佛看到了这未来作品的模样了,风格、气度、意境、影响。这使我非常高兴。随后我写了一个六千多字的故事梗概。于是我把这一半是人物的经历,一半是我的即兴发挥和虚构告诉我的朋友。有时候我根本不是讲故事,而是让自己的心灵潜入。心中的腹稿中的时空,带着我的朋友一道到那时空中,去游历了一番。
我的故事,深深感动了朋友。他们或义愤填膺,或感慨万千,或热泪盈眶。我高兴的是,我的讲述一次又一次地引起了朋友们的共鸣。尚在孕育中的作品已经得到了朋友们的肯定,这对于作者来说,无疑是值得高兴的。
但是,几乎所有的朋友在兴奋之余,都向我提出同一个问题:有这样的市委书记吗?我的回答是肯定的。有的朋友让我举一个现实生活中的例子,尽管我身边并没有一个完完整整的管也平,但是现实生活当中这样的典型事例时时可见。只是我把那些无数的典型事例揉合在一起。并不是作者的理想化,而是创作的手段。哲学的基本问题是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是谁决定谁的问题。物质决定意识,这是改变不了的。世界上没有过的事,我是肯定写不出来的。比如,我没有到月球上去过,让我写月球上的事,我怎么也写不出来。
我在官场上混了20多年,从县、市(地区)、到省级机关,上上下下,接触到的大小官员太多了,最大的收益就是了解了官场上形形色色的人物。20多年来的亲身体验,那些血肉丰满。
栩栩如生的各类官员,成了今天我的创作源泉。有管也平、葛运成、高亦健、兰晓平这样的领导干部,也有汪登生、龙滨建、侯希光这样的腐败分子。也许是我生活经历的缘故
【本章阅读完毕,更多请搜索第一书屋;http://12w.org 阅读更多精彩小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