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2 / 3)

+A -A

        孟嘉说:“有您一个人来就够了。”

        若水已经雇好了苦力给他们挑行李,另外雇了两顶轿子。

        孟嘉说:“走着去不行吗?”

        “这段路有两里远呢。”

        孟嘉转向牡丹说:“你觉得怎么样?”

        “这么美,为什么不走一走?”

        若水说:“何必呢?上轿吧。要下来走,随时可以。我已经买了两根手杖。”

        牡丹说:“这才好玩儿。”说着抢去一根没上油漆有疙瘩木瘤的手杖,那就是从本地树林里砍来的。

        若水看见牡丹眼睛不住闪动着快乐的光,前后左右跑来跑去,他对牡丹说:“看见你兴致这么高,好高兴。”

        几个年轻的轿夫争着要抬牡丹,喊着说:“坐这一个吧。”

        这种爬山的轿子结构至为简单,就是一把矮藤椅子,前面系着一块板子供放脚之用,两根大竹竿子从椅臂下穿过,捆紧起来。牡丹迈步坐上,轿夫抬起来,往前走去,她看见若水的黑羊羔帽在前面一冒一冒的,孟嘉的轿子殿后。

        半路上,牡丹看见一只山鸡飞进树林里,颜色鲜艳的羽毛长尾在后面拖着,她转过身去指给孟嘉看。

        她的轿夫说:“小姐,坐好哇!别乱动!”别的轿夫也接着说。因为轿子上每一两重量都压他们的肩膀上,当然平稳是很重要的。

        “噢,对不起……咱们为什么不下来叫他们轻松一下儿?我心里很想走,干什么非让他们抬呢?”

        孟嘉和牡丹心有同感。

        两顶轿子站住了。

        一个轿夫说:“没见过这样的小姐。”

        牡丹对那些轿夫很平易自然,她问:“你们抬我沉不沉?”

        “不,一点儿也不。什么时候儿您想上去,就告诉我们。抬您很轻松。”

        他们三个人都下来站了一会儿,远远眺望邻近的山峰,轿夫则用黑色毛巾擦擦汗,年岁最大的则在喘气。

        孟嘉说:“老伯伯,不用忙。现在还有多远?”

        “三成已经走了两成。剩下不到半个钟头了。”

        现在小径从山茱萸和枫林中蜿蜒前进。路上处处有露出地面的树根和石头,幸而红土地十分干燥,走起来还容易。三个人向前步行,轿夫抬着轿子在后面跟随。若水特别注意孟嘉,他迈着矫健的步伐,向前慢慢的走,似乎是磨磨蹭蹭,颇有留连不舍之意。

        若水说:“你看见我们后面那个老人了吧。一年冬天,我由下面上来。当时风大,一路都难走。离顶上只走了一半儿,他觉得没法儿上去了。他咳嗽得厉害。我说我下轿走,让他和他的同伴儿下山去。您猜怎么着?我给他轿子钱,他不肯要。他说:‘不,不要。我应当把您抬上去,现在抬不上去了,钱不能要。’我只好勉强他拿着,最后,他只好接受了,不过不像是当做工钱,是当做赏钱拿的。这种人可以说是今之古人,现在不容易找了。”

        由树林子里出来,是一片高地,前面就平坦了。向后回顾,他们看得见下面那个小小的村子。他们右边,山地一直向下倾斜。那段暗绿的山坡的远处,山峰重重,高耸天际,浅淡的蓝色,与遥遥的碧落混而不可分。他们看见路远远的顶端,有一个瀑布,自高处倾泻而下,在阳光之中闪耀,犹如晶亮的银线。山间的空气,显然微微有凉意,但凉意袭人,颇觉愉快。他们只走上来一里地,便是一个崭新的天地,花草树木便大为不同,空气芬芳如酒。

        牡丹向孟嘉说:“真是天上人间,对不对?”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推荐本书
红牡丹 第17章 (2 / 3)